只要你愿意改变
文 | 蔡尖尖
我的粉丝,有一部分是因为看了我曾经的《有些伤,来自最亲的人》(点击标题阅读)这篇文章带来的。
这篇文,看哭了很多的人,甚至包括其他平台找到我要授权的编辑,也有很多人,大段大段地诉说诉着起自己的故事,然后非常难过地问我,怎么办?怎么办?我能怎么办?
也有很多人,讲完自己的家庭和父母手足的矛盾,怨愤难平地表示这辈子,都不会轻易谈原谅,或者是与亲人和平相处。
坦诚说,作为一个非专业、仅有些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的人员,我只是结合自己的情况,作些经验介绍,治疗这份长期的隐痛所开的药方,不一定能够药到病除,起码能够让你不再困苦于此。在过去的十来年间,我由一个容易事事愤世嫉俗的小年轻,变成了一个相对平和的,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管是原生家庭,自己的家庭还是婆家的家庭关系,都能够自如处理,这和不间断的阅读以及自省、不断改进处理问题的方式肯定是分不开的。
推荐这些书籍之前,先讲一个很短的烂俗哲理故事——在马戏团,人们惊奇地发现,一条细细的铁链,就能拴住千斤大象。原来,训象人在大象还很小的时候,就将其用一条铁链拴住,小象力弱,自然无法挣脱。时间长了,逐渐长大的小象便习惯于认为,细细的铁链无法挣脱。
我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只有两个答案:“习得性无助”和“习惯性思维定势”。(知道这两个概念的可以直接跳过下面的定义内容。)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特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摘录自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书籍只是一个工具,你愿不愿意去改变,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思维,才是重点,只要你记住,你已经完全有能力,去摆脱这个束缚。
一、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良医与庸医的区别,在于能否直达病灶对症下药,而更加高明的医生在于,他不但能够对症下药,还把“风邪入里寒湿热”这类我们不懂的话,改成你听得懂的语言,专业的知识若能用浅显又到位的语言解释出来,普及起来就很容易。
这本是增订版本了,比起最早的版本多了六万字,武志红老师用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用一个个就在你身上,你身边所发生的心理案例,为你细致入微地揭示中国式家庭的运行机理。为你娓娓道来如何明确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
家庭里面,有亲子教育,有夫妻关系,有父母子女,还有婚恋的领域,原生家庭里面,还埋着你未来爱人的模样,种种缘由皆有成因寻摸。在阅读的时候,你一定会发出“原来是这样,我被耽误多年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本书从出版至今的七年间,为许多人,也为我打下了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家是港湾,爱是码头,唯一的退路。
二、光明源自黑暗,黑暗涌现光明
就算是你知道了原因,依旧无从下手,那么现在就必须赐予你兵器,如何使用这个兵器,我在那篇文章的末尾已经留下了悬念?;痪浠八?,你以为会让你痛苦的,恰恰是你动力的来源,也刚刚好是你痊愈的希望。
现在销售的有增改版本了,这本书似乎不为很多人所知,而这本书恰恰是我认为很棒的心灵治愈书籍,因为它谈到的所有情绪,我们天生自带,我们将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
多数人将抑郁症视为洪水猛兽,或视为心理健康的敌人,至于自卑、愤怒、焦虑和恐惧等正常人反应的情绪,一样是普遍被视为负面的东西,一旦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东西,排斥压抑,在不为人知处的潜意识里,它就会引起更大的反弹伤害。
比如哭泣,最纯粹的悲伤表达方式,最好的情绪发泄方式,若一个人过度的压抑这个行为,悲伤将持续的在你以后的日子了,持续折磨和伤害你,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给我们饱满丰度体验,它馈赠与你,请将这几把心灵武器打磨得更加趁手。
三、你才是你自己的生命起源
既然缘由清楚,你也手握兵器,那么你就应该去向更大的江湖,寻找更远的路,停留、畏缩,都不会让你走得更远,接着我们就要学着去爱。
人生是一条有终点的艰辛旅程,且苦难重重。没有爱,我们寸步难行又委屈不已,生而为人我们就希望被爱和爱人,爱应该是我们的原动力,而非依赖、占有和指责,而M·斯科特·派克为我们重新定义了爱。
爱虽然不能被量化,但是它恰恰是种能够跨越时间,不受时代的限制的力量,内心的宁静丰富独立才是我们终极追求。(在此必须声明我说的并不是鸡汤,是无数人验证而就的总和。)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本会时不时就拿出来翻看一番,又有新的见解的书,这本书就是本人时翻时新的书。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正拿着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一刀刀剜去你心灵上的腐肉,如果你觉得痛,不要怕,那代表你有知觉而且痊愈可能性很大。
四、学习不止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未来
在我单身的时期,未来另一半都不知在何方的时候,出于职业本身的需要敏感,就开始去学一些亲子育儿的知识。如果说切断原生家庭伤害的途径在于从自己做起,那么生儿育女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改变契机,孩子不但是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改变自己的重要载体。即使你未为父母,此书都可以给你一个对“熊孩子”科学角度的认识。
这本书,是我逢妈妈遇到育儿教育烦恼强推的书,因为,它的临床观察案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算是一个里程碑式存在。
童年的记忆已经被我们清除得七七八八,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重新和一个孩子相处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孩子的心智发育道路不尽相同,换位作为教育的心态去看,捕捉他们出现的敏感期并理解行为,作出对应的密集开发训练、或充沛满足孩子的需求,将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爱,这对你自己和孩子,意义巨大。
如果不理解孩子的敏感期,而把它错过或者加以抑制,甚至认为它是异常和坏习惯,这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而长远的。举个例子: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这都和童年期手的发展有关。
另外在此提醒一句看法,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完全合适我们的国情,但是作为开发儿童的感统发育方面还是很棒的,很多地方都打着这个旗号忽悠,有需要的父母可以看较为专业的《童年的秘密》和《蒙台梭利教育精华》进行了解。
五、科学培养一个孩子,也是在正确培养另一个自己和婚姻关系
养儿方知父母恩,对于能够在父母的正??砣莸陌锩娉ご蟮暮⒆永此?,真是一种人生大幸。假如我们能赠与自己的孩子这份贵重无比的礼物,不但能够使你心灵强大,也让你得到一个聪慧的孩子。养育孩子不管从哪方面的角度而言都是一种无可推卸的职责,更多的也是一种自我成长。
这本书不但充分弥合了家长教育实践和科研成果之间的裂隙,还能解决父母育儿过程中的燃眉之急,再附赠你获得家庭幸福的秘密武器!
我是在孩子大约三岁左右看到的这本书,非常恼火自己没能在怀孕的时候就看到这本书,因为里面很多的概念和激发脑神经的技巧,都没用到,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发育时期。
书中的数据约翰·梅迪纳博还顺便收集了一些家庭调查数据,比如90%以上的夫妇,在孩子出生的头一年婚姻质量严重下降。原本应该带来幸?;缎Φ男律?,却是加速夫妻关系的恶化原因。而夫妻的和谐相处,则需要我们学习共情并将其变成反射。
这本书籍,虽然在从脑神经科学角度在谈育儿,但是作者更加时时刻刻在提点着读者,技巧性的东西不过是额外的补充,夫妻关系家庭的和谐才是最好的教育培养土壤。
【结语】
完全治愈一种心理上的伤可能非常的困难,就像钉了钉子拔掉后依然留个洞一样。我们努力去做的,就是逐渐修补自己,从物质条件独立到内心素质强大,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父母这一代人,囿于当时的经济条件、见识阅历、原本的家庭影响,要一时扭转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才能反过来影响他们,这也是我们改变自己的另一重意义。
只要一直在路上,就不怕没有回头轻松释然的时刻。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