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扉页有一句话很具有治愈性: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它讲述的是关于困境,低谷,绝望,孤独,爱与付出,人生救赎的故事。
费克里已经39岁了,正式步入中年。虽然还没有出现谢顶的征兆,但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这类中年油腻男人的征兆已经找上他了。他独自一人经营着岛上独家书店,他没有自己的房子,睡觉就蜷缩在书店的阁楼上。他不在意自己的健康,也不在意自己的生意,好不好的他也无所谓。他脾气暴躁,总是会搞砸和身边人的关系,对谁都不友善也觉得经营关系是一件愚蠢透顶的事情。有一次几个有机化学小组的学生一整个下午都蹲在他书店的杂志区那边看书,他厌烦极了,还没到书店打烊的点他就迫不及待把他们全都撵了出去。他妻子的姐姐伊斯梅总是忍着没对他说出的那句话是“费克里,你是我见过的最自私,最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爱丽丝岛上的花店老板对他破口大骂,因为费克里导致了他的一些损失。有一次他的太阳眼镜落在费克里的书店,费克里直接把那副价值昂贵的经典款雷鹏眼镜扔到了垃圾箱,他懒得去收拾,帮忙打听物归原主?;ǖ昀习逑蛘蛎窠彩龇芽死锏奈耷?,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还好我这是一副不值什么钱的太阳眼镜,你能想象这要是涉及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会怎样?他说不准真就这样无残忍地丢弃呢!”? 那个镇不大,他书店的销售并不好,而且偏重文学类型的书目,爱丽丝?门罗,??四?,雷蒙德?卡佛,菲茨杰拉德…。镇上的镇民路过他的书店都会屏住呼吸,像是经过一片墓地。
“整个世界都没有了,一切又有什么所谓的呢” 孤独的时候他会对另一个自己说。他现在尽量让自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用麻烦别人也没有谁会来麻烦他。一周至少要酩酊大醉一次,烦躁的时候不停地抽烟,饿了就吃冰箱里的速冻食品。他的神色总是显得困倦,像是随时会失去意识倒在地上的那类人。虽然他看上去很倦怠,对生活不抱希望,也压根没有想过未来这件事。但他唯一还在坚持做的事情就是像纳粹军官一样不带一点感情地准时开门,打烊。他已经糟糕透顶了,也不寻求改变,这样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对他来说丝毫不费力气。有一天在阁楼上,他猛灌醉自己,就为了能做梦。迷迷糊糊中他梦见了自己故去的妻子,她向他走来,他看见她了,醒来发现泪湿了衣服。清醒的时候他一直想念他的妻子妮可,他想念她的声音,她的脖子,甚至她的腋窝。在他的记忆里,她的腋窝就像猫舌头一样拉里拉渣的,一天过完后,气味就像马上要坏掉的牛奶一样。
每个人不是无缘无故就这样消极地过生活,他运气不好,在中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人生变故。他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在车祸中丧命,他成了鳏夫,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失去。
一直以来他就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他的世界观很朴素:只要有书相伴,有爱人相陪就足够了。在普林斯顿大学读文学博士的他邂逅了他可爱,有趣的妻子妮可,那个时候他还注重健康,成了长跑运动员。他和妻子兴趣相投,他们喜欢看书,彼此交换感受,一个眼神就心意相通。他们对世界充满热爱,总想着寻找惊喜与叛逆。他和妻子商议退学,来到了他妻子妮可的老家爱丽丝岛,开了岛上的独家书店。他本以为他们能白头到老,相携一生,孩子也在他们的人生计划之中。那次事故不怨任何人,下午书店的一个活动后,他妻子送作者回家。在回程的路上,她超速驾驶,打了个急转弯为了避免撞上一头鹿,却撞上了另外一辆车。他看到妮可从水里被打捞上来,在太平间的抽屉里,她的嘴唇青紫,他眩晕了一下失去了意识,内心体验到了世界末日的痛感。
就此,他成了鳏夫,醒着的时候他常常想的一个假设性画面就是:黑夜里游进爱丽丝岛海峡的十二月的冰冷海水中,再也不游回来,直到哪一天海水把他的尸体冲上岸?;姑挥械鹊剿谓鏊康汉O?,就有一具女人的尸体被冲上了海岸。他一直被困在自杀的念头里,无法逃脱,可是命运在他最糟糕的时候给他送来了一个孩子。那个自杀的女人华莱士带着孩子来爱丽丝岛寻找她的父亲,可是并没有找到。她家境贫穷,从小就被寄养还是个黑人,但聪明漂亮,凭借努力成为了哈佛大学的高才生。但因为迷恋上了爱丽丝岛的作家丹尼尔,她的人生变得悲惨。她没有经济来源,被勒令退学,她无法抚养这个孩子,也没有生路。就把她的孩子放到了费克里的书店,还留下了一张便条:"这是玛雅,她两岁零一个月大。她很聪明,我想让她长大后爱读书,想让她在一个拥有书的地方长大,周围是关心这些事物的人。我很爱她,但没法照顾她,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费克里见到这张字条的时候,他赶忙跑去警察局报案,他可不想惹这么一个大麻烦在身上。因为警局轮休又赶上周末的原因,迫不得已,他不得不照顾玛雅72小时。他和妮可还没来得及有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给一个孩子喂食,换尿布,洗澡。不得已,她只能打电话给他妻子的姐姐伊斯梅求助。他的厨房就像战场,狭小的空间里他手忙脚乱。一番忙乱之后,他忽然意识到他有好几个小时没有想起妮可了。他很明确地对伊斯梅说,他并不打算收养玛雅,他说“我一个人住,又没有存款,生意也不红火”。但费克里心里清楚,是因为绝望的念头缠绕着他,让他没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
他不想付出什么,金钱,感情或者任何其他的。失去的滋味他体尝过了,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感。独自生活顶多就是没有人会在乎你是否心烦意乱,没有人会在乎你没由来的乱发脾气,也没有其他的坏处。在费克里向伊斯梅打电话求助之后,伊斯梅立马带着食物赶过来,帮忙煮小孩的吃食。费克里主动提出要帮伊斯梅的戏剧节目印制节目单。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欠伊斯梅的人情,还是因为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孩子。伊斯梅感觉到了费克里的细微变化,她忍住了想对费克里说的话:“这真不像你?!?她妹夫小小的举动给了她期望,她想着“如果和一个孩子待了一下午费克里就会有这样的善意,那等她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那她的丈夫是不是会变得对待她和宝宝更有耐心?”
社会福利部门的工作人员马上就要来上门把玛雅领走了,费克里心里忽然生出不舍。他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只是觉得和玛雅相处的这三天很愉快很轻松。他对待玛雅很耐心,为了给玛雅洗澡还特意去谷歌上面搜了又搜,只为确定正确的洗澡方式,两岁孩子洗澡水的温度?两岁孩子能否使用成年人洗发水?浴缸里的水要放多深?如何预防一个两岁孩子在浴缸里溺水?他在给玛雅洗澡的时候,还给她清唱了几首歌,逗她笑。当玛雅对着他一连说出很多遍“爱你”这句的时候,他的心里忽然觉得被柔软地触碰了一下。但他还是一本正经对玛雅说:“我担心你,要是你谁都爱,大多时候到头来会受到感情伤害。在你爱别人之前,先得确定一件事就是对方是否爱你” 他苦笑了下,挠挠头,他也知道两岁的孩子根本就不懂他说的是什么。
社会福利部门的人过来,他问了工作人员好多问题,“玛雅会被谁领养?领养孩子的家庭是怎么得到事先核准的?怎样确保一个无辜的孩子不会被交到一个十足的精神病变态者手里?” 他说他很担心,是因为玛雅很聪明,而且容易相信人。他问问题的时候在心里转了无数次的念头是:我可不可以是收养玛雅的寄养家庭?为这个念头他拐弯抹角向工作人员打探了许多,直到最后他终于吐出这句:你说玛雅会被安置在一个临时性的寄养家庭?我可不可以是这样的家庭?
尽管领养手续很繁杂,费克里还是决定收养玛雅。不定期地儿童和家庭服务局的人都要来核查玛雅和费克里的相处情况。渐渐地,他想起妮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忙于照顾玛雅和经营书店,他开始进一些非文学性的情感书籍。他喜欢听到玛雅叫他一声:“爸爸”。他的朋友亚历克斯提议在他的书店里举办一个读书会,他一开始是拒绝的,可是后来他又同意了亚历克斯的想法。亚历克斯笑他是为了玛雅才答应这样做,他回应亚历克斯道:“我一直都教玛雅,要先赢得别人的爱,才能付出,我举办读书会是为了我的书店生意” 但亚历克斯知道,费克里只是不承认他的改变罢了。他早已经不像刚失去妮可那样把自己锁在一座荒岛,他渐渐打开自己,为他人付出。尝试去感受他人的感受,和周边事物建立联系。他不再那么抗拒付出,抗拒一切。他买来了葡萄酒和许多吃食,读书会举办得很成功,玛雅听的津津有味。亚历克斯看到费克里脸上很满足的神情。
费克里的阅读偏好也渐渐开始改变了,他以前只喜欢一些文学技巧很玄奥的作品,但现在却变得很容易就感动。他在收养玛雅之后阅读布莱特?哈特的《咆哮营的幸运儿》,哭得稀里哗啦特别厉害。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采矿营地极为伤感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个收养婴儿的故事。他回忆第一次读这篇短篇小说的时候,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参加的美国西部文学讨论会上,那时候一点感动也没有,只是觉得其中有一些有趣的主角名字。后来,他收养了玛雅,再看那本书,其中的片段让他感同深受,眼泪不停地涌出,他嘲笑自己是人到中年变得多愁善感。其实他自己也知道,一路跌跌撞撞经历了这么多,20岁没有感觉的东西到了40几岁却大为触动,是爱与付出成全了他。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他们对于生活和书本的热爱周而复始,越加汹涌。
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的我们。无论到了多绝望的境地,心中都相信爱与希望。这不是一句鸡汤式的口号,现代人生活在高压的环境里,或许为了生存挣扎不休,或许为了从别人那里承受的委屈和背叛一直和自己较劲,心中不快。困境是一个圈,要打破困境,只有走出去或者让别人走进来。因为理性告诉我们,自闭最后会通向的道路只有绝望。我有一个修行身心灵的朋友,她曾经告诉我人都是有磁场的?;蛐砟愫芄露?,在纠结,很挣扎,但你可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口子,让相同磁场的人感应到你。你们可以成为朋友,可以彼此倾诉,可以互相治愈。如果你能量巨大,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让那些灰暗的心灵稍稍感知到生活的光和热。困境中的我们,始终爱自己,打开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亲人建立联结,我相信能得到人生的救赎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