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We Media)是指普通大众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
乱世造英雄
自媒体1.0时代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推出,自媒体这个概念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依托于微信强大的人际传播场景(点对点通讯)及群体传播场景(群)使得文章成为爆款内容成为可能。2013年自媒体迅速崛起,2014年个媒体开始获得商业上的变现。2014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已经注意到微信上的自媒体,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做导购类文章的微信公众号,才做了三个月,就获得了金额百万估值千万的投资。2015年很多自媒体因为有了商业收入,有了商业路径,开始机构化,公司化。第一波红利结束之后,中国漫山遍野几千万微信公号,打开率不断下滑最低时4%-5%,或实际情况更糟糕。更可悲的是,微信公众号并没有结合人性进行产品迭代。自媒体1.0的消亡在于内容创造者把鸡蛋都放在微信这个篮子里。
无独有偶,说回我们的设计圈,讲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2015年是孔晨崛起的一年,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站酷首页推荐,人气飙升到800w,他跟大多自媒体人翻了一样的错误,以至于平台不再给推荐,他的流量就只能停。
自媒体2.0时代
现在的纸媒正在消失一样,信息的承载介质会随着5G时代的来临迅速变化,这是未来必然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新生的一代人他们是在视频时代诞生的,他们了解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短视频。5G时代来临对自媒体人意味着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这一次我们要将重心转移到视频上,同时要吸取1.0时代的教训要多平台发生。
好,说到平台那我们该选择哪个平台呢?
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三十讲》中讲过一个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里面提到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一个点,而个人崛起最快的方式一定是依托于面。比如,我们经营了两年的dribbble平台,积攒了1W的粉丝,这个数量级可能是你在抖音发一个爆款作品获得的粉丝数量,所以选对平台你的流量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除了这条点要学会跟面借势以外,点线面体理论中还有一点:两个面打架时,点就有机会,面一定给点让度最大的利益。2017年“火山短视频”的拉新计划中明星入驻费用累计超过3000万元,而这样的情节近期也在经营抖音的张源(抖音号:迪兰的设计小铺)身上发生,微视也开始挖角抖音上的IP,这些对于自媒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而随着视频产品之战愈演愈烈,这种机会也会更对的展现在自媒体人的面前,识别机会,抓住机会,否则可能下一波这样的机会就要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啦。
那么我们怎么去甄别机会呢?
所谓机会,就是你选了个绝大多数都都不选的道路,然后碰巧这条路又是正确的道路,碰到几次,你的人生就跃层了。也就是说机会有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别人不选择,另一个是恰巧正确。人是群体性动物,没办法避免的本性就是从重,所以很多情况下,第一个因素导致我们将机会关在门外。第二个因素里有些赌博的成分,你选择了,但有可能这条路是错的,如果你足够幸运他才能恰巧正确。
当然这种“幸运”也有科学依据,叫做黑天鹅事件。名人传记里都能看到“黑天鹅事件”:马克吐温偶然拾起一页废纸,因此由印刷工匠变成大文学家;牛顿因为偶然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因为洗澡,发现了浮力……而触发“黑天鹅”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谓运气,是由生活中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堆积的结果。
所以,下一次面对选择的时候,不妨试试不要被惯性思维所左右,跳出来大胆猜想下,如果我选择另外一条不被看好的路,结果会不会别样精彩呢?
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像我开篇给出的自媒体的定义,自媒体必须依托于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属性,打造个人的影响力。那么你一定要明白互联网的真相是什么?那就是信息差。自媒体要做的事情就是消除信息差。张小龙在2018年腾讯年会里提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
小米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的低价政策,或者饥饿营销。小米是国内第一家给大家普及手机硬件的公司,他告诉你什么是内存,什么是屏幕,摄像头是多少像素,手机的内存有多大,是用的什么型号的芯片,每个高纬度的信息的流向低纬就会产生大量价值,然后这些价值就会赋值在小米身上。2018年,拼多多异?;鸨?,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消费降级,不过就是3-4线城市的手机的普及,拼多多紧跟上的信息流向而已。
再举个例子,叶伊(抖音ID:13yy)的几个爆款产品来说,最火的一个视频:我的作品上了muzli推荐。6.3万的点赞、170万人浏览。其中的原委就是抖音上太多人不知道muzli啦。
今年逻辑思维提了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在这个世界上你觉得最广为人知的事情,至少有1亿人不知道,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情况下10亿人不知道。这种现象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幸存者效应。
请告诉我,你觉得中国大学生的人口占比是多少?
今天中国大学生占比5%!敢想这个数字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偏差?偏差在于你的身边差不多80%都是大学生。这就是你的偏差,你认为你身边所看到的世界是全部的世界,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
这样该做什么就很明了啦,如果你想要流量想要影响力,你就搬运就可以啦。把高纬的东西搬运到低纬,然后饱有创意的坚持做这件事情,因为你的目标是经营自媒体,所以要自律地做这件小事儿。
不再讨好众生,众生自随你而来
自媒体的力量-长尾效应
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对传统媒体有如此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这三个要素也是“长尾”出现的助推力。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长尾”经济中,20%的热门产品,将集中为10%的热门产品,进一步分化为2%的大热门产品和8%的次热门产品。2%的大热门产品,带来50%的收入和33%的利润;8%的次热门产品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剩下90%的长尾产品,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
利润上看,大热门次热门长尾产品将三分天下。而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大热门产品的地位不可撼动,所以二八法则依然起作用,但是热门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所以只要“长尾”够长,非热门自媒体内容的机会也会越大。
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长尾”足够长,不断的细分需求会延长“长尾”。而不是以用户的主要需求做为着力点,深挖需求抓住其中的一个小点才会成为自媒体的爆发点。
自媒体具有天然优势的,位于“尾部”的自媒体人的专业水准往往比在“头部”的媒体从业人员更高;而这些自媒体人来源于社会基层,不带有强烈的功利性,立场观点更公正。
自媒体人要做的只是降低获取路径,最好的办法是:把你的枝干砍去,留下主脉络。保证别人一眼就知道到底怎么用你这棵树!一棵一个枝叶不能用,当你把周围全部修饰好变成一个细细直棍的时候,别人才知道怎么用了。你没有见过一个人拿一个大树枝子出去打架的,但是见过无数人拿棍子打架。
你当然不必担心,点太小而没有内容可以输出。拿张源(抖音ID:迪兰的设计小铺)为例,他专注于图表绘制这一件小事上,他的空间有多大?他的内容可以怎样扩展?
第一,画图标、图标的动效制作、写实图标的绘制、图标历史的讲解、各个公司图标的总结、动态图标图标问诊、图标实现工具(这里又可以分出工具测评和工具分享)等等。
第二,图标背后的故事。包括各个公司图标吐槽,甚至帮忙招人。他自己还找了一条路特别神奇的路——用图标记录自己的生活。rng他画了rng的标,然后把它删掉,表达对rng失利的愤怒;做了一个手柄的东西,怀念非常6+1李咏。哇,原来玩图标还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来!多啦,太多了。
第三,还可以往其他方向走。图形化、logo。只要是跟识别度有关,都可以利用图标的表意性。队标呢?湖人队、篮球队。队标的故事。一瞬间好像天下间N多的图标可以做。前两天office更新了新的图标,写一篇。
而这样垂直的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是他的标签清楚了。那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外包找他,比如,公司想做个图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这个专家。我想去提高自己的实力,第一时间也会想让他教我做图标。这就是以小博大以小见大的智慧。
金钱是社会给的最响亮的掌声
有些门外汉第一个问题是,有粉丝就能赚钱吗?答案是不能。在一开始积累的初始流量时是看不到回报的,比如抖音上很火的“一婵小和尚”他就没有变现的渠道,所以,如果从一开始打算做自媒体就要分清变现和情怀,变现是能让你看到现金流的,而情怀可能只是图一乐呵,其实你在这个世界里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跟你下一步做的事情是相关的,这样黑天鹅事件所决定的最终结果才更符合你内心的期待。
说回变现,第一你要够垂直够专业;第二你要能够被轻易找到;第三不要认为持续的稳定的收入才是变现,自媒体可能永远要面对的敌人就是“不稳定”。
就以抖音的变现为例子,现在已经有很多种方式了,比如说开网店、接私活、卖东西,开课等等。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变现方式,可能还存在一些我们不知道没想到的变现方式,所以是不存在变现方式,还是存在让你已经知道的变现方式。
BAT当年都没有找到变现方式,但这3家公司现在都赚的盆满钵满。当年QQ聊天怎么赚钱?现在知道了,卖游戏啊;淘宝怎么赚钱?做阿里云??;百度搜索怎么赚钱?做竞价排名。
当年都没想到,但是当你想到原来可以这么赚钱的时候,你再去做,你已经没资格上台桌了。
最后关于自媒体这条路你如何抉择如何定位,都好。只是,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其实成人世界没有哪一条路不是夜路。
何炅曾说过:“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世界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