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后的九月,从“生源审核”开始就陆陆续续拉开了新的一届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序幕,一般来说,十月是准备就业资料、十一月校招开始,刚开始觉得时间还早,一到十二月,用人单位“鱼贯而入”,若没有充分的准备,可能就会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
对于广大同学来说,了解就业形势是必须的,面对疫情带来的就业影响,既不悲观失望,也不盲目自信,做好“乐观信心+全方位准备+放平心态”的加法。
新媒体时代,当前大学生对行业氛围、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学历晋升以及相关保障规定提出了更为迫切需求,也会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兴趣目标提出更为实际的要求。
是不是“996”,有没有“带薪休假”等等,也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热点。
本专业的持续发展是否和自己的发展同向同行,个人价值的体现,乃至结婚买房的等问题都提到日程。
对于找工作的准备,主要是好好打磨打磨一份简历,准备好3-5分钟的中英文自我介绍,经常练习,确保烂熟于心,张口就来。
积极去收集一些就业信息,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网站等各种渠道了解公司、行业的一些情况,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同时,根据面试企业要求,准备一套求职用的职业正装,不求贵,但求大方得体。
就业的心态很重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历年来没有找到“匹配”工作的同学,不是输给了专业或者其他竞争,而是输给了懒惰和无所谓,很多时候想的很多但是做的很少。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自己的定位要准确,多大能耐就去多大的公司企业,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都办不成、办不好职业之事,明确职业目标,一步一步来。
作为应届毕业生,还要做好“慢就业+消极就业+懒就业”的减法。
步入“金九银十”,求职招聘会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
慢就业虽然没什么,但是对一般人来说,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多元择业观。他们对好工作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并愿意为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承受压力、付出努力。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他们‘慢’下来,只为更坚定地前行。
在慢就业中,一部分毕业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就业或者进行更好的人生规划,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并非理性。
值得警惕的一点就是不要把“慢就业”演变成“懒就业”、“不就业”的消极行为。
冷静分析,也问问自己未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主动出击,多提供接触行业、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勇敢面对挑战、开启职业生涯。
无论快与慢,年轻人尽快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才是关键。
行动远比观望来得更有利,与薪资待遇相比,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更重要。
每一位应届毕业证生都要明白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生涯阶段都对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有清晰的了解,做好就业的“加减法”,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