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一男一女一边聊天一边看文物,男子对女子说:“这个是玉块,哦,这个也是玉块,都是玉块呀?”女子说:“都是这些,没啥好东西?!?/p>
我再次确认文物前面的说明牌,上面标注的是“玉玦”。
几年过去了,每次到博物馆里看到玉器,都会想起那对男女。我无权嘲笑他们,但却时常提醒自己,如果知识储备不能支撑一个人看懂博物馆里的文物,那走进博物馆的行为或许就是浪费,费钱费时间费精力都是对自己的消耗。
这几年做文旅博主,走过很多地方,越发觉得读万卷书才会行得万里路,否则那万里路也都只是打卡拍照,无意义的浪费生命而已。
可是越读的多走的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天地之大,宇宙洪荒,一个人能记住和感悟的都太微不足道了。
前几天看到网上说旅行的意义,有人说已经不喜欢旅行了,因为走过太多地方,都是类似的景点、类似的风景、类似的文创、类似的营销套路。
有点惊讶,居然真有这样的人存在,真的有钱,真的去过很多地方,但也真的只是走走过场,他有实力打卡全世界,但全世界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获,甚至让他厌烦。
我是个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当年同学们信誓旦旦地要做导游去免费看世界,但后来大部分人都进了酒店,再后来从酒店出来,各自谋生,现在真正做这个行业的寥寥无几。
我也是阴差阳错,一个没有导游证的旅游系毕业生,十年没有接触这个行业,却因为读书意外成了文旅博主。这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就像原本的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让很多无趣的旅行多了一层滤镜,变得鲜活起来。
我没有上文提到的那位厌恶旅行的网友有钱,但我走的每个地方都值得,大到一座山的风景,小到当地人的一句口音。
旅行从来不是打卡,旅行是看到一个城市某一刻的云时的惊喜,旅行是看到博物馆里某件文物时的震感,旅行是吃到某个地域美食时的满足,旅行是住进深山某个民宿时的逍遥自在。
这一切都需要一个人有接纳世界的包容,这包容无非是阅历和知识的积累。
年少时,我们都想功成名就,转眼到了中年,终于明白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碌碌庸常。
生活能带给我们的惊喜很少,书里和旅途中带来的充实却是数不尽的。我没有任何奢侈品,我的奢侈品就是我走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