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要学习一样新知识的时候,你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是最快速地找一本相关书籍阅读?是咨询一个该领域的相关人士,探求学习的最快路径?还是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看知乎、豆瓣等平台上的点评和建议再行动?显而易见,为了少走弯路,去咨询专业人士,了解了该领域的大体概况之后再去找相应的资料,效果会更好。那么,当我们买来一堆书籍开始学习之后,是不是就能非??焖俚匮Ш昧四??
“主动”去接触一门新领域,“主动”去寻找相关资料,“主动”列学习计划,“主动”死磕各种书籍,一切都是自动自发地去做,是否就算是“主动学习”了呢?看上去,行动上的确是主动的,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靠着“听”别人怎么说,“看”书上怎么写,“瞧”别人怎么演示,都算不上真正的“主动”。
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考六感的全身心地投入程度,上述说的仅仅涉及了前几个感觉,实际上都算是“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不仅是在行动上要主动地不受别人驱使就去做,更是要在思考上形成自己的思路,并能够把自己理解的表达出来。而前面所说的“听讲”、“阅读”、“视听”、“演示”都是跟随着别人的思路进行学习,对方说如何,便是如何,没有自己的思考,或者说只有个人少量思考却没有人与之探讨正确与否,即使听再多,学习效果也不一定会更好。
那么什么样的形式才算得上真正地“主动学习”呢?与上述相反的便是,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并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梢圆捎玫姆绞?,可以是“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三种方式基本上都是团队的、参与式的学习,是需要自己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这就需要自己对输入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重新排列,而后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以让对方能够理解。
美国视听教育家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对“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七种学习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两周之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的分别是:讨论——平均保留50%,实践——平均保留75%,而教授给他人的平均保留率则为90%。而演示——平均保留30%,视听——平均保留20%,阅读——平均保留10%,最少的是听讲——平均保留5%。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很多时候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就是记不住的原因。而有些聪明的家长则知道这一道理,于是回家就假装什么不知道,让孩子教自己在学校里学的新知识,孩子既可以复习当天的内容,也会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表达思路,从而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既然“教”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输入地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教呢?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小山龙介在他的《整理的艺术4》当中也提出了几种教的方法,诸如:
和学习小组的成员互相学习;
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公司的团队成员;
把学到的知识写到博客上;
写成供杂志连载用的稿子;
用作工作坊、研讨会、进修的主题。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学的不好,怎么能够教给别人呢?可能自己一开始理解地也不够透彻,但一次次“教”下去,一开始可能只是理解了10%,一点点地坚持,用输出倒逼输入,相信最后一定能够理解了90%。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课堂上、在社群中,主动参与讨论、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进步更快,因为在表达过程中,他的思路也在一次次地调整修正,不断完善。
为了学得更有效果,现在知道了要如何主动学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