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电视剧《繁花》的热映,一瞬间在全国有蔓延之势,全家人一起追剧,剧追到一半在等更新,突然勾起了我对小说的兴趣,很想看看后面的剧情。于是很快买了小说,兴致勃勃的打开书打算快速啃完。意外的是,断断续续两个月,历经几次放弃,终于在今天啃完了这本小说。
故事的背景着眼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作者通过那个时代背景下沪生,小毛,和阿宝等一众人从少年时期到成人后的人物故事描写,描绘了在上海的这么一个大城市下小人物的芸芸众生,以及那个年代上海的市井烟火。
刚开始看,里面有熟悉的人物,虽然故事对不上,但是庆幸之前看了电视剧,最起码里面的任务迅速在脑海中有了具体形象。很快就发现有点读不下去,小说的叙述方式跟以前读过的小说不太一样,以对话的形式讲述,很多场景都是平淡交谈,难免会觉得无趣,不过幸好自己坚持了下来,心态从一开始的期待,到无趣,再到重新拿起,重新接纳,重新完成,何尝不是对自己的锻炼和洗礼。
故事视角围绕阿宝,沪生和小毛三个人,分别从资本家家庭,军人家庭和工人家庭角度展开普通人的成长经历,时间从文革到90年代,叙事在时空里频繁交错,大量口语交流。阿宝的爷爷曾经是大资本家,爸爸少年出身参加革命是共产党,但是那个时期的共产党很凄惨?;ι改付际蔷痈刹浚母锲诩渖钍芷群?,而小毛家则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家庭,书里大量的人物出现,故事没有连贯性,一眼看去,全是独立的生活篇章。一度有点方反感书里大量描写男女关系的篇章,转头细想,书里反映的就是当下那个时候的社会状态,其实也不止是那时候,无论文学作品还是整个社会,无非就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组成庞大的人物及实物的联系。小说里面的几个主人公,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纠结。他们赤裸裸的讨论感情,讨论自己外面有人,仿佛看不到他们情绪的波动。
沪生少年时期跟兰兰好过一段,跟梅瑞也有说不清楚的一段时间,但是梅瑞后来暗恋阿宝,跟沪生分手。和白萍结婚一年多后,白萍向往国外,出国一去不回。
小毛一生中跟出现在他家二楼的好几个女人都不清不白,和银凤,银凤丈夫是海员,经常半年一年不回家,小毛和春香结婚后,春香死了,后面跟招娣,最终得病不治而终。
阿宝的童年回忆里,最珍贵的感情就是蓓蒂,随着蓓蒂的不辞而别,阿宝的美好也定格在蓓蒂消失的那一天。阿宝后来和雪芝爱的深沉,但是受雪芝家庭的极力反对,俩人也被迫分手,后面跟李李有一段美好的感情,但是对于李李过往的纠结似乎没有跟李李谈婚论嫁的打算。李李在遭受过往那些不堪的经历后以为阿宝就是她的最终归宿,看到阿宝没有进一步的意思后,也最终看破红尘,坠入佛门,最终出家。
他们的朋友陶陶,有着上海坐地户的老婆芳妹,有孩子,可是他并不珍惜,认识玲子的妹妹小琴后,俩人经常偷偷约在夜东京约会,然后趁着芳妹回娘家去小琴的租住房约会。小琴性格柔弱惹陶陶喜爱,陶陶终于挣脱婚姻束缚奔向小琴的那天,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俩人高兴追逐打闹,乐极生悲,小琴不小心坠楼而亡,而陶陶收拾小琴的遗物时看到的笔记本,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玩的人,可悲但不值得同情。
小说分别由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交叉讲述,小说单数章节在讲述过去的故事,双数章节在讲述现在的故事。现在的部分似乎是静止的状态,而对于过去的故事的描述,有着清晰的时光流逝,看着三个少年日渐长大,经历人间的酸甜苦辣,最终两条线交织到现在。过去的故事里有蓓蒂和阿婆的故事,有姝华爱书的故事,有兰兰和大阿妹马路有戏的故事,有小毛和银凤,小毛春香的故事,这里的女孩惹人怜爱,这里的少年有情有义,在文革那个大背景下,即使物质贫乏政治残酷,但是少年们各自有各自的方式成长。而现在的故事,瞬间就觉得是个浑浊又单调的世界,充斥在至真园的人声鼎沸中,充斥在饭桌上许多“总”里,徐总,范总,陆总,康总,宝总,以及那些台湾人,韩国人,香港小开中,也充斥在汪小姐,梅瑞,苏安,玲子,小阿嫂,小琴这些风情万种兼备手段谋略,混乱的男女关系中,饭桌上一个接一个的黄色段子,低俗又无趣。相比起来,我更喜欢作者讲述的少年们过去的故事,生动有气息。
很开心坚持读到了最后,跟着作者洞悉了上海的过去与今天,收获也不少,对于自己的阅读习惯也有所改变,脱离文艺作品独立看书,要不设关联,要不然会带着混绕前行。跟朋友们聊天,可以自然的延伸到小说的内容,提供不一样的人物故事,下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自我设限,拥抱接纳所有所想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