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做了两场工作坊,对于一些基本环节的设计有了一些不同的领悟。
环节1 结束的感谢环节
一般在工作坊最后的感谢环节中,引导词为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今天的感受。
通?;岢鱿值那榭鍪牵谡飧龌方诨嵊腥擞泻芮康谋泶镉?,所以会比一个词要说的多得多的话。
在当时的那个场景下,引导师做出了干预,事后有人会问说,为什么引导词不能是“用一个词+一句话”的形式来表达感受。因为当时看到大家都很有分享欲了。
引导师的假设如下:
1??最后的分享环节如果来人很有表达欲,当场没有表达的情况下,反而容易让她/他在社交平台上去做进一步的分享
2??当一个人分享了一段话以后后面分享者会被迫的进行分享,对于感受不强的来者会有不适感
3??需要满足当时的时间限制,希望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环节 2 ORID 工具的使用
ORID 工具通常用在培训最后的反思和复盘中,在对一次工作坊做复盘的时候,对于 D 的使用有了一些感受。
在决定行动部分,是对工作坊做的不好的部分进行了探讨,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想象,前期参与比较少的人会对工作坊提出更高的要求,前期参与比较多的人会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各种解释和不适感。
这和敏捷里面的回顾会的分享感觉有点儿类似,虽然是不追责,但是当说某一部分需要改进时,若之前有人负责这一部分的时候,这个人会有被大家问责的感觉。
这个时候的处理方式思考如下 :
1?? 问大家下一次会有不同的地方,特别注意是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会有什么不同,不要主动说别人负责的部分
2??如果是团队要改变的部分,明确需要改变后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而不是负责的人要做什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