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单位统一安排,每个人都有扶贫任务。当然这个扶贫工作,就我个人来理解,并非让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来帮助农户脱贫致富,而是通过一对一的形式,来进一步了解真实情况,让农户真正感受到扶贫工作的存在。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让大家"进村入户",为什么要让大家反复了解帮扶对象的真实情况。托尔斯泰说过,幸福对于每个家庭来讲都是一样,而不幸则是千差万别,一户一个样。
我联系的对象是位于宿城区中扬镇唐莫村的一个农户,户主名叫王业辉,年纪41岁,两次走访均未见到真佛。第一次大概是在4月份之后首次上门,家中"铁将军"把门。今天上门,王的母亲在家。
通过交谈,我进一步了解到王业辉的相关情况。王姐弟四人,他是家中唯一男子,父亲早逝,母亲魏某与其共同生活,妻子陈某五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留下儿女一双。家中不事农耕,仅有的一亩土地已经流转出去,年收租金300元。
王某母亲魏某月领养老金百余元,年收入在1500元左右。王某本人远赴宿迁骆马湖地区打工,月收入在4000左右,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家中设施简陋,院墙低矮,灰暗的主色调给人一种压抑颓废之感。
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懒惰,也有客观的疾病,重大灾害灾难等,但并非都是属于需要扶贫的对象。前者需要的是扶志,后者需要的是扶助。
单就王家而言,应该扶志为主,王某本人身强体壮正是干事创业的年纪,如果不是智力有问题,必定是毅力有问题。只要王某能够专心家业,心无旁骛,一定能够上养老下育小。除非本人不务正业,反而具有非分之想,这应当是扶贫的难点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