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罪魁祸首"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我估计大家都知道,关乎健康,都会特别重视。
实际上除了“三高”以外,关乎“健康”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三脑”。没错,人类其实有三个大脑。这三个大脑,很多人可能既熟悉又陌生。今天,不妨由我带大家一同来探究一下“三脑的故事”,解密三脑的工作原理,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三脑进行对话。
? 一、三脑的起源
三脑理论来源于神经科学领域,它与传统的大脑的划分理论差异较大。那么,这个差异到底是什么呢?
大脑作为人身体最重要、最神秘的部分,控制着我们的一切言谈举止,传统科学认为大脑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后脑包括脑桥和小脑)以及延髓五个部分,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端脑(俗称大脑)可分为左右大脑半球。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不一样的假设,他设想人类颅腔内的脑并非只有一个,而是三个。这三个脑作为人类进化不同阶段的产物,按照出现顺序依次覆盖在已有的脑层之上,它的运行机制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各自拥有智力、主观想法、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及不同的记忆”等。
那么,这三个脑到底是什么呢?保罗·麦克里恩将这三个脑分别称作:
1、古老脑,即脑干和小脑,就是常说的“爬行脑”;
2、古哺乳动物脑,大脑的边缘系统,即常说的“情绪脑”;
3、新皮质或新哺乳动物脑,即视觉脑或者智慧脑。
? ? ? 为了讲述的一致性,后文统一采用“爬行脑、情绪脑和视觉脑”的说法。
二、三脑的原理
下面分别对大脑的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爬行脑
首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大脑存在于人体中主要的作用什么?其实大脑首要的作用就是“生存”,即让我们活下去。它是一个完全自动的系统,控制着我们的心跳和体温。不难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后台运作,我们从来不需要告诉自己,现在心跳几下比较合适,而且自动化系统是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的。这个在后台不停运行控制着我们生命的,就是“爬行脑”。
爬行脑位于大脑的最里层,是最古老的一层大脑。这个是我们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大脑结构。无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爬行动物,还是直立行走的人类,都拥有爬行脑。
爬行脑,也称爬虫脑,已经进化了超过1亿年。这个小小的脑干突出部分位于脊柱顶端,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身体的安全。因此,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本能脑就会被激活,自动作出战斗、逃跑或静止的反应。
在爬行脑的操控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呆板、偏执、冲动、敏感、一成不变等,有人开玩笑说这是我们“在记忆里烙下了祖先们在蛮荒时代的生存印记”。爬行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以及呼吸、心跳等自动机能,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24 小时处于工作状态。
当我们需要迅速反应时,爬行脑非常有用。爬行脑的功能和天赋让我们能迅速对刺激作出反应。当我们的生命或躯体遇到危险时,这种反应的速度非???,有时甚至比意识还快。比如,当我们的手伸向盛满刚烧开的热水杯时,在意识到水杯发烫之前,爬行脑已经指示我们迅速把手抽回来了。又比如,当我们在街上不慎遇到挥舞着大刀的疯子朝我们飞奔而来时,很可能我们的反应就是愣住,这个就是爬行脑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僵住。当我们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撒腿就跑,这个就是爬行脑的第二个本能反应:逃离。那么如果实在跑不过疯子,我们会选择怎么办呢?对,那就是与之搏斗,这个就是爬行脑的第三个本能反应:对抗。
尽管爬行脑负责迅速反应以保证身体安全,但它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会混淆假想的威胁和现实的危险。当假想或真实的危险刺激爬行脑时,爬行脑都会迅速夺取身体的控制权,同时作出战斗、逃跑或静止的动作,来保证身体的安全。这种反应有时是有效的,也值得肯定,但有些情况下则是无效的,甚至会阻碍我们获得想要的东西。
比如作为父母对着孩子吼叫,这个时候孩子的爬行脑会迅速启动,立马僵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但是越是这样,我们往往可能越生气“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其实这时候是孩子的爬行脑?;すδ芏?,并不是他漠视我们的发怒。
工作中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呢?大家觉得在职场中最典型的刺激爬行脑的事件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批评、指责和领导的最后期限,这些都可能刺激到我们的爬行脑做出反应。比如,公司开会的时候不小心神游,突然被老板点名发言,就很可能会僵在那里。如果被老板劈头盖脸地臭骂,那我们很可能就会躲着老板远远的。这个其实就是爬行脑做出的“逃离”反应。工作中最容易被刺激启动的就是“最后期限”,当时间临近的时候,最后期限会让我们想尽办法尽快完成任务,而忽略质量。尽管此时的反应是迅速的,但这只是古老的爬行脑在本能地重复以往的动作,这时的创造力是窒息的,是很难产生创新思维的。
所以说爬行脑主要负责人体安全,它会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扫描环境中的安全因素,在遇到危险之时,迅速做出反应。
(二)情绪脑
? 情绪脑,包裹在爬行脑的外面,在身体结构上被称为“边缘系统”。而“边缘系统”这个词是麦克里恩在1952年创造的,用来指代大脑中间的部分,这部分同样可以称为中间脑,这是一个具有五千万年历史的大脑,主管情绪与情感,是哺乳动物共有的特点。情绪脑与情感、情绪、直觉、安全、哺育、搏斗、逃避以及性行为紧密相关,尤其是其中的情感系统更是爱恨分明的,要么喜欢,要么厌恶,根本没有缓冲地段或中间状态,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之为诚实的大脑。在恶劣的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情绪脑,能把爱、愤怒、害怕等情绪带到行动中去。情绪脑(边缘系统)给哺乳动物带来了情绪化的生活。在恐龙时代后期,至少5000万年以前,基本的哺乳动物的情绪脑开始发展。它像一个小手套一样包裹着大脑的顶部。所有的高等动物,比如猫、狗和人类进化上的近亲大象,它们的大脑有98%与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相同。这个现象或许可以解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宠物。因为,我们和这部分宠物至少有一部分大脑是相同的。
爬行脑和情绪脑经过漫长的协作,已经发展到可以密切配合的程度。两者共同连接身体意识和情绪意识,提供了主动记忆和当下意识。情绪脑会把过去学到的东西与当下体会到的东西结合起来,但不会想到将来和长远的结果。这是因为情绪脑主要拥有以下三大特征:
? 1、情绪脑的反思记忆的方式是由内而外的。
它会反投入所有的记忆,就像那些事情正在重演了一样,当我们投入某个记忆时,大脑就会踏入过去的某个时刻,重新体会当时的感觉,重新经历那个事件,就像往事重演一样。
? 2、情绪脑喜欢让事物维持原样。
当我们感到对变化的抵制时,就是情绪脑在控制我们的思想。所以,当我们设想的东西不能完成,比如吃着曾经发誓千百次要远离的点心,抑或又一次对孩子大吼时,不是我们有毛病,只不过是当时的我们陷入了原有的情绪模式罢了。
3、情绪脑考虑问题的方式“非黑即白”。
在情绪脑中,只有是或否、对或错、这个或那个,没有灰色地带或阴影地带。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黑白之间没有灰色地带。人们在恐惧中思考的时候,很容易观察到情绪脑这种非黑即白的反应方式。情绪脑的基本功能和爬行脑类似,也是在紧急情况下作出反应。情绪脑最关注的是群体、家庭或部落的生存。由于这个原因,当一个人与组织成员共同朝着整体的幸福努力时,情绪脑的作用会发挥到最好。
? ? (三)视觉脑
爬行脑的自动运行系统,让我们能够避开危险而生存下来。情绪脑让我们能够因为拥有心理和情绪的安全感而生存下去。然而,爬行脑和情绪脑都不能帮助我们真正解决问题,只有视觉脑才能真正帮我们解决问题,视觉脑只有人类才拥有。
视觉脑就是我们所讲的高级脑或理性脑,它几乎将左右脑半球全部囊括在内,因为左右脑由一种进化较新的皮质类型组成,故而也称为新皮质,同时它还包括了一些皮层下的神经元组群。正是视觉脑所具有的高阶认知功能,才使得人类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麦克里恩将它称作是“发明创造之母,抽象思维之父”。在整个人类大脑中,新皮质,即视觉脑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而其他动物种类虽然也有新皮质,但是相对来说很小,少有甚至没有褶皱,而褶皱意味着新皮质的表面积、复杂度与发达程度。
脑皮质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的左右脑,我们日常讲的全脑也仅仅只是指视觉脑而已。左侧的脑皮质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右侧的脑皮质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右脑更多地决定了人的空间感、抽象思维、音乐感与艺术性,而左脑则更多控制着人的线性逻辑,理性思考与言语能力。相对于爬行脑和情绪脑来讲,它是非常年轻的,只有两百多万年的历史。视觉脑的面积很大,有16万亿个神经连接,超过宇宙中可见到的星星的数量。
视觉脑控制着大脑的绝大部分智力,凭借它的速度和处理能力,使得大脑比只靠惯性情绪支配灵活一千倍。而这些灵活性和能力,也使得我们能够适应视觉投射和视觉推理。也因此视觉脑拥有强大的功能。那为什么叫“视觉脑”呢?
做个简单的互动,随便观察下四周,看看会看到什么?如果你看到鱼在水里游动,看到远处灯管闪烁,看到窗外细雨濛濛等等,这些就是投射的光影,即我们看到的。我们说“真正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就是这个视觉脑”,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随便拿起身边的一个物品,仔细思考:这件物品在被发明以前,存在于哪里?有人会说,存在于上帝的智慧之中,或许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它仅仅是一个观点而无法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因为它无法证伪。
我们说任何东西创造出来之前,都必然存在于发明者的大脑之中。先有一个大致的模样,然后再一点一点的完善清晰,最后根据大脑中的形象再被生产出来。因此在做成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在自己的大脑中先看到它。我们只有在大脑里真正看到想要的成果,才有可能将这个成果变成现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以终为始”、“成果导向”。当我们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看不到那个视觉画面的成果,大脑中一片空白。这种状况就如同我们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四处冲撞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来的门,此时如果遇到高人指点,往往会有“灵台透亮,豁然开朗”的感觉。视觉脑给了我们解决方案,让我们充满创造力。
视觉脑还有哪些特点呢?再看一眼你刚刚拿起的物品,注意着大脑中物品的画面,然后使劲地擦掉它。怎么样,擦掉了吗?你会发现,不管怎么擦都擦不掉,而且越擦越清晰,这个就是大脑的注意力法则:越注意什么,什么就变得越清晰。即使我们想否定它,也会越否定越清晰。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不要跑,要摔跤的”,结果却发现,孩子跑得越来越快了。其实视觉脑不能对“不要”形成画面,只能对“不要”后面的东西产生画面。越是强调“不要”,它就越清晰。
我们知道,各种“画大饼”包括企业的战略规划,都是基于这一点。一个有感召力的领导者,一定是能够让团队看到未来成功画面的领导者,即组织愿景。试想一下,三年后的今天,你成为了部门主管,一位值得上级信任的下属,弹得一手好钢琴,读完了200本书,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公,女儿喜欢的爸爸,有了自己心仪的小汽车,顺利跑完马拉松……这样的画面是否可以实现呢?当然可以,无论你选择什么,你都可以根据头脑中的画面把它创造出来,一切均取决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什么,视觉脑就会将你选择的画面创造出来。每个人大脑的硬件系统是一样的,不同的能力表现仅仅是因为软件系统的不同,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地开发我们的视觉脑。只有充分打开视觉脑,看到那清晰的画面,才有可能调动越来越多的资源将看到的画面创造出来。
回顾“三脑原理”,我们会发现,爬行脑是“非此即彼”的大脑。它认为要么是朋友,要么就是敌人;要么是安全的,要么就是危险的。而情绪脑也是如此,你要么是爱我的,要么就是不爱我的。这两部分大脑非常喜欢安全和舒适,对于习惯性的环境和行动感到舒服。比如,我要做个好妈妈,又要成为成功的职场女性。两个身份看似非此即彼,但是在视觉脑的激发下,我会创造和发现很多方法与资源,帮助我去实现:既是一个好妈妈,又是一个成功女性的愿望。
? ? ? 三、运用“三脑”对话
麦克里恩博士“三位一体”的大脑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动机和意图”。爬行脑的正向意图是生存,情绪脑的正向意图是归属感,而视觉脑的正向意图则是创造、创新和探索,是聚焦未来,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
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三脑”进行对话呢??
1. 安抚爬行脑,营造安全氛围
爬行脑是需要本能信息与经验信息需求,也就是无意识和隐藏意识的需求。爬行脑喜欢图像、视频等信息内容,这些都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除此之外,开启爬行脑最好的方式就是唤醒回忆,也就是唤醒它的隐藏意识。那么,在对话开始前,选择一个合适安全的对话环境、以有效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问问题时表明问题的缘由、保证对话内容不外泄等都可以更好地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建立信任。
2.满足情绪脑,提升积极情绪
与情绪脑对话,需要让对方有强烈的情绪体验。比如情绪、知觉、注意、奖惩、认同和观念等。除此之外,情绪脑的情绪管理是关于尊重和信任的。情绪脑有一个开关,即说话人的语音语调。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即使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他也可以从父母说话的声调中判断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当情绪脑接收到不信任、看不起、责备等相关的语音语调的负面刺激时,它就会产生不愉悦、害怕、消沉和排斥感。咆哮是最容易激发负面情绪的语音语调,而咆哮是在压力情况下刺激反应。当上级在下属面前咆哮,当家长在孩子面前咆哮,这个时候都会无限制地激发负面情绪,使对方处于低能的状态,干什么都不起劲。
与之相反,我们可以经??吹剑切┏渎湃魏妥鹬氐耐哦油浅渎吣芰亢透呒ㄐУ耐哦?。这些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在现实工作当中,大家却很少注意。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而我们都假设成年人具备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在工作当中,我们就应该就事论事,运用逻辑理性思考,而不应该牵扯个人情感。但是现实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和情感,不管我们看没看见,它都在那里。很多时候,如果处理不好情绪,我们可能没办法处理相关联的事情。
运用3F倾听的方式去“倾听对方真正的情感和意图”,“复述”对方的价值观词汇,用对方的表达方式,以同样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来复述,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被理解和被尊重,强有力的亲和关系就建立起来,对话双方的能量场也就打开了。
3.启动视觉脑,推进愉快行动
视觉脑是喜欢理性思考的,因此在和它对话时,需要把理性、数据、逻辑的信息需求说清楚,必须反复强调,耐心讲解,设计提问和反馈并最后确认。具体化、标准化、量化是与视觉脑对话的关键。工作报告、报表、理论、公式、说明书、工作流程等等是视觉脑的内容。在对话中,我们可以为对方“创造体验”,即将对方在描述愿景和目标时的“不想怎么样”、“不要怎么样”等负面的消极感受,转化为正面的积极表达,并且通过想象去体验目标达成的感受。
管理教练是一个启蒙者、激励者、支持者和守护神。教练技术是管理教练通过方向性和策略性的有效问题,激发被教练者向发掘自己的潜能,探求更多的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更加快捷、更加容易的达到目标。? ? ?
教练实际上是一种在教练(Coach)和被教练者(Coachee)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发现性的对话,令被教练者发现问题,发现疏漏,发现答案;这种对话是一种扩展性的对话,
令被教练者看到更多机会,更多选择;这种对话也是一种动力对话,激发教练与被教练者朝向预期的目标,并不断挑战自己,提高业绩,力争创造非凡的表现。
教练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
教练是通过与被教练者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相互尊重、安全、有挑战性和负责任的环境。这种关系激励被教练者,在工作业绩和日常生活中都力争最佳,并获得非凡成就。
“教练是提出问题的总结者,提供行为反馈的人,鼓舞人心的人,模范的改革家,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练常常也是一个系统管理者?!?/p>
——Kenneth L. Murrell / Mimi Meredith《有效授权》
教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