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到开学季,相信又有不少刚从“炼狱”里走出来的高三学生,终于拿着用汗水换来的录取通知书,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想象与希冀,来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学府。
大学,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汇!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度过很重要。如果不好好把握,很可能四年之后,你一事无成,只能对着过去蹉跎的时光扼腕叹息。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好了目标,也有可能你用这最美好的时光活成了自己理想的样子,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作为一个刚从学校的“象牙塔”里走出来的“老学姐”,很想在这里和大家聊聊在大学期间,关于支教和做志愿者的那些事儿,希望我的经历能对对大学还很迷茫的你一点启发。
大学期间为什么要做志愿者?
其实在大学期间,不管你参加社团也好,还是加入学生会组织也好,兴趣都应该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仔细想想,你参加高考可能是社会形式所迫,选择大学和专业可能是父母逼的,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肯定也是在家人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下所做的选择。从小到大,有哪一件是是你按照自己的心愿做的选择,是你发自内心所做的?
我认为在大学里,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社员或学生组织,很可能是很多人这一辈子第一次按照自己心愿来作出选择的机会。因为明白这一点,当九月份刚开学学校各大社团都张罗打鼓的开始大规模纳新的时候,我并没有随着班级或者室友的大流选择那些很“热门”的社团,而是一个人默默的报了当时刚成立的一个很小的志愿者组织。
其实当时很多同学不太理解,因为在她们看来志愿者活动又苦又累社团经费又少,没什么意思。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很坚定我的想法。
我所在的社团是一个以公益和环保为主题的志愿者组织。经常会定期举办例如“地球一小时”,“世界水日”等公益性的活动。我当时报的是网络部,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举办完活动之后拿着手机当录音笔去采访活动的负责人,然后把他们的感想写成稿子发在社团的微信平台上。偶尔有大型活动时也会当个跑腿的拍拍照,清理一下活动现场。
大一的那段时光,每次接到采访任务我都很开心。即使是下了晚自习很晚了还在拿着手机往别的公寓跑去找我的采访对象。那架势还真把自己当成记者了。
虽然有时候写稿子要熬夜到凌晨,但在社团里我一直都是快乐又积极的,采访那些优秀的学姐学长,让我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很多启发,也算是间接地体验了不同人的生活和想法。因此,每次社团活动我都是最积极的那个,从不缺席。半年后我就顺利地从部员升为部长,还被评为了优秀社员。
所以,在面临充满诱惑的社员组织时,好好问清楚自己:“你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想从中得到些什么、锻炼些什么?你愿意为社团付出多少努力?”很重要。而如果你每天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就算是再累再辛苦你也会觉得乐在其中吧。
加入社会性的公益组织是种怎样的体验?
大二寒假,除了在原有社团担任的职位,机缘巧合之下,我又加入了大学所在地哈尔滨市的一个志愿者组织。
与学校的社团不同,这个是真正的公益组织。它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成员是由各行各业的人组成,男女老少都有,人员庞大又复杂。二是这是个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志愿者组织,顾名思义,我们所做的志愿者活动,都是和“文化”有一点关系的。
当时选择加入这个组织的想法就是觉得这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在做志愿者的同时又能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认识更多有经验的前辈,比起在学校里大家都是未出校门的学生,可能这里的活动更有挑战性,也能让我成长更快。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当时我在的那个文化志愿者组织,是哈尔滨最大的一个从事文化相关的志愿者团体,创始人是市文化艺术馆的主任,各个部门的成员涉及教师、医生、企业家、退伍军人、艺术团团长、大学生、高中生、退休人员等各个行业,而成员的年龄层也上至60岁老者下至未成年的高中生。和他们在一起做志愿者活动,我既能从有经验的爷爷奶奶辈的人那里学习到很多经验,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乐观、年轻的精神。又能从同龄人中吸收很多新鲜的想法。
虽然是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文化志愿者,但我们从事的工作也并不是那种曲高和寡、没有人能参与的活动。相反,我们会定期和别的艺术团体一起到老年公寓办演出,清明节去缅怀革命先烈,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召开期间办文化展,向外国游客讲解哈尔滨的历史。
刚加入这个公益组织的时候我很害怕什么事都做不好,但组织里的长辈们都会把你当成他们的女儿一样来教你,后来因为我比较主动和积极,还独立带了个50人的队伍,参加了市报社举行的“万人徒步行走大赛”活动。
在文化志愿者组织里的这一年,不管是我的胆量、上台演讲能力,独立策划一次活动,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文化志愿者协会里认识的那些五六十岁的“大哥大姐”,现在有些已经成为了我的忘年交,即使现在我回到了广州,我们仍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国外支教,又能收获什么?
大三寒假很幸运的又去了泰国作为志愿者支教了一个月。
也许是因为有了大学前两年的志愿者经验,即使英文不太好,在支教期间我也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不安。因为我始终觉得,比起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一颗真诚的做志愿者的心。因为语言有国界,但笑容是没有国界的。
国外支教,应该是很多人敢想却不敢做的事情。因为从选择支教项目,到和支教地点语言不同的老师联系,甚至连办护照和签证,每一个都需要你亲历亲为,而大多数人,在第一关就已经放弃了。
异国支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比起别的志愿者项目,异国志愿者无疑也是最锻炼人的。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但一个月的志愿者经历带给我的影响到现在还在延续。比如,你会认识到更多比你?;贡饶闩Φ娜耍峤峤灰蝗褐就篮系闹驹刚呋锇?,遇问题会用一个国际化的眼光换位思考,再遇到困难会选择迎难而上去解决而不是逃避…
最主要的是,你会变的更加有自信,更加相信你自己,因为,“连去国外做志愿者这么难的事你都能做到,别的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呢?”
大学这四年,你可以选择很多生活方式,我始终认为,在大学,没有浪费时间这一说,只是可能不同的人把时间用在了不同的地方。而区别就在于,你把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往往就决定了你毕业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很庆幸大学这四年,我都没有懒惰,而一直在志愿活动中走在了不断挑战自己的路上。因为至少现在的我,虽然已经毕业,但任何时候说起大学期间的志愿者经历,我都会觉得那是我可以引以为傲的资本。而三年的志愿者经历,也让我变得更懂得体谅、帮助别人。
希望每一个即将进入大学校门或还在大学校园里的你,也能在最美好的学生时代,做至少一件让你即使到了80岁,想起来嘴角还会泛着微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