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了在哪里看过一句话,“不做比做还难”。当前中国很多家庭的育儿现状是以高干预、高控制为主,孩子自由喘息的空间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等等事宜,尤其是孩子离园或者放学后的时间,家长给安排得很满,逼得太紧。
01少一些限定,给孩子一些权利
《教育与永恒》中概括得特别好。“最好的教育技术,不是限定人、束缚人,而是向人的生命成长开放的技术,是在技术的运用中唤醒生命力、张扬生命个性的技术?!?br>
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知不觉中去限定、束缚孩子。有些家长会说自己孩子没有主见,但是他意识不到,是自己没有给孩子做主的机会。
例如下面的对话就经常在图书大厦听到
-“妈妈,我想买那本奥特曼的书?”
-“那本花里胡哨的,你看这里有成语故事,挺好玩儿的;还有经典名著,故事特别有意思。”
-“妈妈,我想买这本漫画,我们同学也有?!?/p>
-“漫画有什么意思?那么多好书你不买!”
不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书目的权利,孩子又怎么会成为阅读的主人?刚刚对阅读产生了一点点温度,结果一杯凉水浇上去,就又凉凉了。
孩子在追求“我想要什么”的时候,就是自我意识的在萌芽,这个时候家长做得太多,限制太多,这颗刚刚萌芽的幼苗没有得到守护,反而被摘掉了。
其实孩子需要的本来不多,给他一点权利,少一些限制。让他有选择的权利,也有无所事事发呆的权利。
02少一些焦虑,给孩子一些时间
爱孩子,陪伴孩子成长本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是现实中总是被焦虑破坏得所剩无几。有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的妈妈。
浩阳从6个月开始阅读,到了三四岁就经常自己读书,5岁基本就可以独立阅读了??梢杂⒂锲裘晌乙馐段铱耐恚?岁了才想起做这件事,当时他的中文阅读已经非常强势,我想各种办法,想让他快速学英语。逼得越紧,结果他越排斥。
后来自己读了很多关于研究学习的书,意识到自己陷入一个误区,这种焦躁的心理,强迫式学习的性价比实在太低。那时他已经是十足的小书迷,只不过读的是中文的。
这也很好,让他大量享受阅读之美;未来他需要英语的时候自己搞定。随着人类对于语言学习研究的深入,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实际需要的驱动,那时候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事实上,到了三年级,我就看到了一些自我驱动的希望。他很喜欢英语老师,而且当上了班里的英语委员,每天放学第一件事请就是完成英语作业;其他科目老师让默写,从来不做,他说都会,只有英语,必需让我亲自默一遍才行。
我庆幸当时没有逼得太紧,及时收手,不然完全失去兴趣,就会为上学时学英语埋下隐患。
生命成长有其内在节奏,任何的强制、不舒服,是孩子内心的控诉,也是给家长发出的调整信号。陪伴孩子成长,就要让自己慢下来,和他合拍,给生命成长留出时间和空间。
写在最后
向善向美向往光明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看到一束光的时候,他自会向那个方向前进;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机会看到光源,远远地跟在他的后面,沿途孩子一时贪玩儿,忘了追光事宜,我们站出来轻声呼唤。
不做比做还难,不管比管还难。放权给孩子,给他时间成长,是一种无为的智慧。正如尹建莉老师说的,无为是最高的作为,他是一种境界。教育这条路首先需要练内功的是家长自己,修的是谦卑、智慧和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