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薛宝钗《咏海棠诗》
我对《红楼》怀有异样的情愫。在提笔写下这些藏在心口的人的时候,我把宝钗放在了第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关于她的感受,她的思想,她带给人无穷的神秘,总让人挥之不去。
我称那个时候是最单纯的年少,第一次拿到简缩版的那本小小薄薄的书,翻到的是黛玉宝钗探春海棠社作诗的场景,黛玉的一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令我心生触动,感觉再无更有灵气的诗句了。而后宝钗的那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此中包含的人生哲学,却是知道而又无法参破罢了。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便有无数的读者怀揣着不同的看法,对其也有诸多不同的解读,当然,我也曾为了其人物的喜而喜,为了其人物的悲而悲。它是一面人性的三棱镜,映照出人事的世态炎凉和杂陈百味。?
曾与众多爱好红楼的朋友探讨,其中最令人话题繁生的就是众人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褒贬不一。主流声音认为作者对于薛宝钗的人物形象的构设显然是作为林黛玉的对照而提出的,作为“阻挠”宝黛爱情的正统封建的时代力量的代表,而我则认为薛宝钗也具有压倒林黛玉的全部力量——美貌、才华、为人处世、性情、品德,这个艺术形象本身,有着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解读薛宝钗的为人处世
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细思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薛宝钗从小出生于现实功利性极强的金陵商家,且父亲的早逝,母亲的软弱,哥哥的无知,家道的中落,令她不得不早熟稳重起来。她对于商场的尔虞我诈早已比大观园众姐妹更为熟知。所以宝钗处理事情,总是会思虑其付出“成本”,其收获“利润”,这种商界世家也无形中赋予了宝钗以计较利害的性格,善于把握现实利益的人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永远以平静、淡定、从容、波澜不惊的姿态面对着一切,其无情是冷峻理性的自我克制,是她修身养性的结果。宝钗是《红楼梦》里第一个生活艺术家和技术家,在复杂的人事中为自己创设了“不疏不亲,不远不近”的平衡。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在红楼梦十七十八回目中“元妃省亲”是红楼梦中的一次重大事件。作为贾府兴衰存亡的核心人物——元妃(贾元春)回府探亲,第四回中作者曾暗指宝钗准备候选入宫,宝钗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正统闺秀的言行准则。
在宝卿有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
宝钗曾对宝玉说:“谁是你姐姐?那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她又认真将宝玉的诗“绿玉春犹卷”改成“绿蜡春犹卷”,原因是元妃刚已表示不喜“红香绿玉”。她以无比卑微的姿态仰望着这个高贵的位置。入宫为妃,带给家族无比荣耀,是她不可选择的使命,自她生长于这商界气质浓重的家庭中时,便已深深烙刻了这样的印记。这是她命运的悲哀,沦陷于这复杂而困顿的社会,没有自己的自由和选择,必须为了家庭,不断地受着封建思想的教育,把自己变成一位克娴内则的闺秀。
凝晖钟瑞 匾额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浣釉扪锪嗽?,赞美之情恰到其分)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ㄒ部闯隽吮︻蔚牟呕托扪玫们『茫?/b>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ㄍ吞锥仙矸莸幕埃?/b>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髅髌狡降脑?,才华横溢的宝钗却要如此夸她。只因为身份的不同)
宝钗的诗是敷衍的,客套的,也符合她大家闺秀,甚至有时为他人活着的面孔和灵魂,对于元妃喜好的察言观色、细致入微,精通世故,也恰到其分。这样的现实主义和黛玉的浪漫主义也截然不同,她们也呈现出不同的人生状况,宝钗在现实的生活中做到八面玲珑、面面俱到,而黛玉则畅游在自我的世界里。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宝钗最聪明能干的时候体现在她帮助探春除兴弊的那段时期。她的政治才能和对人心的调控都厉害得显露无疑。当探春决定了把大观园中的花果生产交予几个老婆子掌管,宝钗就接着提出一种调剂性的主张:凡经管生产收入,除供应头油香粉外,其盈余不必再行交到账房,作为经管人的贴补,而且应当也分些给其他的婆子媳妇们。这样,公家虽然省了钱,却不显得太苛刻,其他未经手的人们得到利益,以便不致抱怨或暗中破坏别人。于是各方面都面面俱到,皆大欢喜?!靶』菔洞筇濉?,宝钗对于人事的警觉性是最高的,她最能体谅各阶级人的心情和考虑他们的能力。这也是她性格中令人敬佩的一点。
但是人们对于宝钗的认识基本上是停滞的了。所以向往浪漫的人对之嗤之以鼻,而崇尚现实的人对其多加赞赏,这都有失偏颇。书中想体现的这一人物不仅限于她的圆滑世故,她的克娴内则,她的功利主义和她后来的悲剧,是一个真实世界的女性生存状态。宝钗深沉和复杂的内心和向往的境界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不能仅限于表面。
? 如何理解宝钗真正的内心世界
如果只是一位这样庸俗的女子,不会在螃蟹咏中吟出这样的诗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比嗣蔷扔诔缟惺送久谋︻位嵫岫裨谑送局腥缬愕盟娜耍ㄈ缂钟甏澹?,也会在毫无精神压力的聚会上显示出这样真实的内心写照。
? 顾城曾经在《论薛宝钗》中这样写“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b>
见《红楼梦》中第二十二回中宝钗对于草莽英雄鲁智深的崇拜,她向往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生活,参破着“没缘法转眼分离乍”的事实悲剧。所以她极力维持着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也于内心挣扎着心之所向。而过多的成熟让她明白了世间的空无和无可留恋,随分从时、听天由命,“她空而无我,她知道生活毫无意义,所以不会执留,也不会为失败而伤心;但是她又知道这就是全部的意义。”她会成为空无本身,却成不了自己??煽︻未κ郎细髦置艿姆从?,随着事情发展,做一点该做的事,甘于屈从于现世的温暖。
所以,宝钗那无情的冷峻和有情的温度也互相渗透着,成为她一种独特而又无法参破的行事风格和内心独白。她温暖热情,对于邢岫烟、黛玉、湘云诸多人的关怀是真真切切的,同时在这温情中又体现了丝丝的冷漠,保持距离,不敢靠的太近,像是一个局外人。
看遍于,这花红柳绿的女儿之中,却,只有宝钗,饱含着一双锐利的双眼,一颗淡然的内心,冷眼旁观着这大千世界的种种红尘、名利、荣华的不断起起伏伏。她的各种追求,更像是她的任务和使命。一个内心清净的人,扫除了那些杂乱于心上的青苔,才可端坐磐石上。
她是否有对这自我概念的深深执著?睚眦必报(如赵姨娘),究竟有何意义?明争暗斗(如王熙凤),可否令人感到所谓胜利的快感?那些大动肝火,整日愤世嫉俗,却不予以任何行动的愚人闲气,究竟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是自我在人生旅途中的迷失与迷茫?没有人生目标漫无目的的嘲讽与不屑,比之关照他人,学会融合,是否后者的人生更体现了价值和人的修养?若说如此是笼络讨好,那断绝关联,各自为强,冲锋相对,殊途陌路才是正常的人际?
宝钗的内心是复杂的,乖巧玲珑是她的包装,是她在那个无穷尔虞我诈的世界里的面具,回到大观园,回到青春,是她真正内心的写照,那是对世界的冷冽的讽刺。藏愚守拙的背后,保守的是心的淡然。明哲保身,不是为了势利钻营,野心勃勃,而是不屑于无聊的斗争。退步忍让,不是因为圆滑世故,迷于仕途,而是只是想做一朵干净的白莲花。这份清心自守,终是令颦儿感动,却是真正的高山景行,解答生命。
如宝钗的文字,“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保谏淳×饲?,褪去了一切繁华似锦,留下那个最本真的自己,才会发现,这才是人这一生最艳丽、最缤纷的时分,或许宝钗一直在追求这一份淡然,那一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觉悟吧。沉湎于现实,困顿于束缚,痛恨于那个可悲的时代,葬送了这样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