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许多白话诗人都觉得自己比较具备“?!钡男灾剩涫等ト险娣煲幌鹿糯南?,他们就会明白过来,与写诗的那些古代前辈们相比,他们连渣滓都不比不上;或许这些缺乏自知之明的“现代诗人”们,除了“下半身”“口水”,其实已经忘记白话诗的真意何在,忘记了诗的本来面目。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到现在,和其早先白话诗运动先驱们的作品相比,事实上并没有取得更加超越的成绩,这真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到遗憾并且羞愧的事情?;蛐硪灿薪?,但总的来说,其展开范围相对来说亦只是局限于某一方面之上。
文学作品与其它的物质类型的产品相比,也是需要继承与开拓的;明晰点的说法,就是升级更新。然而,换代,真的是一个非常渺茫的前行目标。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效果出在于大众眼前?;诖?,我们作为后来者,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现在我们自以为的高明,不过是前人和他人“玩”剩下来的一些东西而已。真的无法傲娇。
认清一个现实:任何人都无法否决对于自己本民族已有精神意志的继承的,如果全面否定,只能是断绝“母系”纽带,完全是自绝生路。人类,或者说一切生物,毕竟都来自于母系。母系社会的影响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或潜意识之中,根本所在,没法铲除。所以任何忘本行为,都是自我毁灭,无法长久生存下来。
诗歌也是如此。除了必须去承接前贤精神纽带,也同样要求我们放眼四海,纵观海外,不固步自封,大胆去吸取他民族的精神传承,从而揉合贯通,打通自己的任督两脉,逐渐壮大自身,进而进行创新,如此才不会产生畸形思想意识,一直奔跑在康庄大道之上,尽情喜悦。
这便是我们提倡多去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它们不一定有明面上的有所帮助,更不会带来什么经济效益,然而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存永不迷茫,最终走向生命的彼岸所在。
《青青河畔草》
[两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诗》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虽然它们具体创作年代及其作者,都是未知之秘,然而这并不是妨碍我们去欣赏其中蕴藏的美的真谛。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写景向来是最直接的手法,间接用来表达诗人所要传给阅读者的相关信息。河边草生长的旺盛,说明正是春天,而春天却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在离河边不远的地方,建有一座庭园,其中柳树也是长得郁郁葱葱。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此句诗接上句,像一个长镜头,缓缓地由远拉到近处,回到眼前的庭园里来。诗里提到楼,说明此处庭园规模不少,不是那些寒舍。楼上有一个美女,长得丰腴、娇艳,此时正慵懒地依偎着窗户,目光迷离,如果仔细看,还可以发现有些魂不守舍。这是为什么呢?诗人没有明显表示出来,留给阅读者一个悬念。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诗人没有停歇,继续接着写楼上那位美女,如果上句只是一次侧面描写,粗线条的,那么在这句里就是一次详细而具体地。女子不仅姿容美好,而且擅长画妆,看上去更显其美丽。不过,此时看上去,她神情却有些恍惚,露出手腕皓白,伸出十指纤纤扶窗,却不知想些什么。
此句和上两句,在句首都连用叠字,既婉转而别致,又富于一定的音乐美,贴切而生动?!扒嗲唷焙汀坝粲簟辈唤鐾怀鱿允咀挪萘囊馄裉野凳咀抛匀唤缋锏囊恢忠匦裕荷车胤比傩?。“盈盈”和“皎皎”,前者展示女性体态,而后者则显露其风采?!岸鸲稹焙汀跋讼恕彼淙煌悦琅袒韵螅岸鸲稹笔谴哟筇迳侠闯氏?,而“纤纤”则重在细致性上下手。形式向来是为内容服务的,绝对不可喧宾夺主。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如此美丽的女子,却有着难以释怀的凄凉过去。此处又是一种插入式交代,为后面的大胆主题埋下或者解释因由。原来,这个独守空楼的女子,过去是一个过着歌笑生涯的倡女,不过后来遇到心爱男子,便从良相嫁??上?,自以为所遇良人,却最终所托非人,曾经以为的多情男子不过是一个花样“渣男”罢了。倡,不是娼,两者必须明确一下;倡与伎,在古代都只是歌舞从业者,靠卖艺为生;与现在的“娼”是有很大区别的。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那个花样“渣男”自从娶了歌女之后,新鲜了没几天,便又开始长时间出去厮混,并且久不归家,把这个女子独自扔在家里不管不问。于是,歌女内心充满怨恨:你这个不仁不义的东西,既然如此,你做了初一,那么就休怪本人做十五。末尾一句,完全画龙点睛之处在于,用“空床”而不用“空房”,有个词语叫:“独守空房”,用来表现长期得不到丈夫“恩爱陪伴”的女子。而此处却用“床”代替“房”,如此露骨描写,有一种迫切性,表露出女子对那个浪荡子的怨恨,又反映了女子即将展开的某种“报复行为”。
正因为在最后一句用了如此明确地说明,从而揭开了前面诗人对这个“独守空床”的女子的一系列地详细描写原因所在。所谓“女为知己者容”,既然女子的那个“荡子”不在家,她又何必精心梳妆打扮呢?为了什么?只因为“空床”从此不再“空”!
《古诗十九首》中最出格的一首诗,大约非此首了。它不仅是十九首古诗中,唯一一首以第三者角度叙事的作品,而且其表现给后来阅读者的主题,也实在是与众不同,即使是现在的那些所谓“诗歌创新者”也要自愧不如,甘拜下风。此诗的语言通俗,极有生活气息,虽不事雕琢,却浑然天成,而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一首可以用来吟唱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