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安利综艺《乐队的夏天》,作为今年夏天最火热的音乐节目,最近引起了无数讨论。我也跟风看了几期,怎么也想不到,从来不听摇滚乐的我,会在这个夏天喜欢上一群乐队。
摇滚一直以来属于小众,不被主流所接受,甚至还有一些偏见,认为搞乐队的都是问题青年。这个节目里的他们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外表冷酷生人勿近的模样,实际是一群中二青年,他们组乐队大部分都超过十年二十年,却有着跟年纪不符的相貌,有着天真热血的内心,个性张扬,毫不顾忌,跟现在被定义的偶像不同。
第一次认识了张亚东,非常有才华又温文尔雅的圈内顶级音乐人,略带忧郁气质,深邃的眼神,磁性的嗓音,专业的点评,加上黑框眼镜,活脱脱的文艺青年,实在很难不被吸引。
当然也听到了不少吐槽的声音,尤其是摇滚圈的人,大部分一边为乐队鼓掌,一边对节目组谩骂,我觉得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没有必要为了这个争吵。要说台上这三十多个乐队能代表中国摇滚吗?显然不能,但至少他们都很优秀。节目上关于乐理知识的科普和点评是一大看点,对于我这样的音乐小白来说很有用了,不好的地方是也许受娱乐综艺性的限制,有些讲解还不够深入,看了半天一知半解,最后还要靠百度,比如关于朋克,金属,funk等音乐风格,比如关于94年的摇滚乐势力演唱会。
这几天多少了解了一些关于摇滚的历史,很多人都在批判环境,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大环境已经好很多了,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给了很多乐手空间,只要有才华有想法的乐队是不会被埋没的。希望有一天摇滚能够站在阳光下说话,而不是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自生自灭,也不是靠着在台上讲八卦冷笑话,卖情怀来博眼球(虽然我也挺喜欢看),但那样未免有些悲哀。
至于成为主流,像隔壁的说唱一样,被饭圈占领,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未来。摇滚可以偶像化,当然是好的,但是也应该不忘初心,呐喊又不失理性,批判但不颠覆。其实摇滚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喜欢这个节目,不妨说是喜欢曾经热血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音乐是一种抵抗现实的力量,它一定是需要为了表达某种东西而存在的,而不是"我们一起学猫叫"这种当下所谓的主流,我并不认同这属于音乐。最近看了一个毛不易的采访,他的歌曲被大众熟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成了非常红的歌手,可是他在采访中说"我的创作进入了瓶颈期,因为自己没有生活了"。有时候空虚潮湿的内心,应该需要摇滚乐,不要将它们摒弃在外。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听摇滚觉得很吵,不喜欢,长大后却听懂了里面的呐喊,抗争,就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现实。其实摇滚不仅仅是愤怒的,叛逆的,也可以是快乐的,温情的,健康的。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说法,摇滚的小众是因为他们太过高傲和封闭了。这一点从最近一期他们对张杰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如果能够互相学习,可能会走的更远吧。这样摇滚乐才会有新的语言,新的力量来表达新的感觉,我更愿意看到有更多中国本土化的表达,而不仅仅只是追随西方风格。当然若是摇滚乐成为了大众之后,还能不能保留现在个性的地方,以反抗不妥协的精神是否还能深刻,妥协迎合之后他们是否能甘心,这就不好说了。该怎样把握这个度,这应该是现在所有的音乐人,媒体包括乐迷人共同探讨的问题,《乐队的夏天》虽说没有做的多么好,但至少是一个开端。既要符合大众又要表达自我,这可比单纯做音乐要难多了。
最后乐队里面喜欢九连真人,小号这个乐器一出真的是直击灵魂,几个女主唱都很喜欢,还喜欢刺猬乐队的激情和丰富的情绪,旺福的快乐摇滚,欧阳娜娜的出现挺亮眼的,果然会乐器的女孩很有魅力。
以上
一个音乐小白的拙见,求勿喷
愿我们都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青年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