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 ? “家风”就是家庭成员在上辈的道德、礼节教育下,在家庭的规矩约束下而形成的一种家庭风气。
? ? ?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家是最小国,是最能落实并表达礼仪和文化的的地方,而中国传统家庭的家风家训更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每一个神州大地儿女的血液里。于家而言,一代一代的将“百善孝为先”的品格传承下去就是我们的家风传承之首要。
? ? ? 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家,千千万万的家就有千千万万种家风,但它们相依相通,最终汇聚成中国人的神州国风,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需要传承的不只是一种中国人的精神,而更是由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的家风、国风传承!
——家风汇聚——
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言,。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家风弘扬——
“百事孝为先,千事德为重,万事勤为本?!痹谖颐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发生着成千上万种事情,自然少不了孝、德、勤。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每个家,都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家是社会这个大身体的细胞,而良好的家风家训则是每一个细胞正常运行的保障。
——家礼——
家礼,又称家仪、吉凶礼,包括冠礼、笄礼、婚礼、丧礼、祭礼等,是与家族相关的风俗礼仪,主要刊载族人在成年、婚姻、丧葬、祭祀等活动时的礼仪条规及具体事项等,有的家谱还要刊载家礼仪节、仪文、祀文、婚礼说、祭仪略、祭典、祭簿、丧礼图式、五服图、器具和祭品制作方法等。其中,冠礼、笄礼、婚礼都属于吉礼,丧礼、祭礼属于凶礼,合在一起并称吉凶礼,也是家礼的主要内容。
明清以来家谱中所载的家礼,大多是以朱熹的《家礼》为蓝本的?!都依瘛肥侵祆渥钣杏跋斓睦裱е鳎撬印兑抢瘛贰独窦恰分薪诼疾⒏莸笔鄙缁岱缢?、参考古今家礼编写而成的,所参考的古今家礼中最重要的是司马光的《家范》。作为宋代最有影响的名人之一,司马光始终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一生中除编修了传世之作《资治通鉴》外,还编写了用于家族教育的《家范》。《家范》即家族成员应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其中由“序”“治家”开始,依次收录了祖、父、母、子、女、孙、伯叔父、侄、兄、弟、姨姐妹、夫、妻、舅、舅姑、妇、妾、乳母等 18 个家庭角色各自的礼仪和历代名人典型事迹,意在让家人以他们为榜样共同治家?!都曳丁坊棺芙崃怂未郧暗募已邓枷?,进而提炼出“以礼治家”“正家而正天下”的治家理念,使儒家的伦理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由于具有突出的说服力和教育作用,《家范》对后世家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被与《帝范》《政范》《世范》并称为“四范”,其中所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等,对今天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裨益作用。
——司马光《家范》是一个典型:
此书对后世影响很大,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
朱熹在参考《家范》等著作的基础上编写的《家礼》,实际上是明确而细致地规定了从冠婚丧祭到日常居家生活的一整套礼仪。其中,如在“日用之常礼”中首列建庙祭祖的祠堂之礼,规定了祠堂的祭祖体制,包括祠堂建置、所奉祭祖先、祭祖时日等具体礼仪,“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都借以得到体现。另外,朱熹还在冠礼中规定了祠堂戒宾、宿宾、加冠等礼仪,在婚礼中规定了纳采、纳币、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婿见妇之父母等礼仪,在丧礼中规定了初终、沐浴、袭以至衬、小祥、大祥、樟等 21 个礼仪,不仅文字简洁,而且简便易行,对家礼由上层走向民间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正因家礼“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礼,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文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亦不可以一日而不讲且习焉者也”,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息息相关,甚至成 为修身齐家和维持家族内部道德伦理、实现和谐稳定的基本规范,不由每个家族不重视,也理所当然成为家谱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至于家礼中的具体礼仪,如冠礼和笄礼都是针对男女后辈的成年礼,其中规定“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女子年十五而笄”,都是当时的社会习惯。再如在婚礼中,一些家谱规定男子 16~30 岁、女子 14~20 岁可以成婚,成婚前要经过男方通过媒人提亲、女方同意后派人送礼、正式提出缔结婚姻请求、送聘礼至女方、选定良辰吉日亲迎等阶段,每一阶段还有更为具体的礼仪。又如在丧礼、祭礼中,更为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不同的血缘关系要遵守不同的礼仪。每当举行祭礼时,参加祭祀的人必须恭敬,不仅要正衣冠、慎言行,而且还要陈设香火和各种祭品,以及按规定奉行仪式等,若有不敬则要受到处罚。一些较有影响的大家族,除在每月的朔望之日和四时、忌诞之日举行例行祭祖仪式外,还有年祭、月祭、日祭之分。祭祀时还要由族长领读祭文,祭文内容主要是颂扬祖宗功业和本支派的源流,以及劝诫子孙恪守家风、积德行善、光大家业等。近代以后的祭祖仪式虽然有所简化,但庄严肃穆的气氛仍然不变,参加祭祖的人仍要着装得体,宣读祭文的人要德高望重,主祭人和陪祭人要代表祭祖的人上香、进酒、献花、鞠躬,仪式仍然完备,仍然体现着慎终追远、生则敬养、死则敬享的“孝”道精神。
——朱熹参考古礼所编《家礼》,此书也称《朱子家礼》,是一部影响较大的礼学著作。
为了便于族人更好地辨血缘、明世次,许多家谱都要在重要位置刊载五服图,这其实也是家礼之一。在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里,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性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九族。九族的核心是以其本人为中心,上数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四代,下及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四代,共九代人,是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一起组成九族。在遇到丧事时,还要根据亲疏关系远近而穿着不同的五种服饰,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通称五服。其中,斩衰是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等所穿的丧服,也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齐衰是孙子女为其祖父母或曾高祖父母所穿丧服:大功是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己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所穿的丧服;小功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己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所穿的丧服;缌麻是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所穿的丧服。借助这种不同的服制,不仅能够保证丧服制度的正确实行,而且对于确定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增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至于五服图,则是关于家族中亲疏关系的图表,家谱中常见的有丧服总图、三父八母服制之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等,从中同样可见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
——家谱中所绘五服图——
上述这些都说明,家礼作为家族礼仪事关族人的礼仪教化,与“纪纲人道之始终”息息相关,在家谱中必然具有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