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两天,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戳中了教育不均衡的痛点,刷屏朋友圈。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跟随成都七中同步上课??柚辈グ嗟某啥计咧卸轿诺劳3?,16年来,有7万2000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高中课程,其中88人考上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本科。
? ? 这是一篇让不少人感动的报道,文章下面的留言中,点赞数最高的一条就是“为什么特别的想哭”。这里的感动,既可能是对贫困县中学真实状况的某种触动,也可能是对一些贫困学生命运被改变的励志故事产生了共情。
其实,报道中并没有把学生升学率的改变,完全归功于“屏幕”,如云南禄劝县的案例中,学校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校长乃至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等,都是升学率提升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
但是,这一现象,为我们思考教育公平,以及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仍旧提供了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又非常现实的视角。
? ? 如报道里多次提到过心理建设一词。成功的教育,其衡量标准是多元化的,远不止于高考分数。直播走进贫困地区的中学,首先让更多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些与最好的中学同步的课堂,或许未必能给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带来巨大改变,却给那些闭塞的青春,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意识到对于未来、对于个人的更多可能性。
? ? 我曾有同学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去到贫困县学校做支援老师,一教就是两年,特别爱看他朋友圈的分享,看他很用心地备课,给孩子们上丰富多彩的英文课,准备戏剧表演、心理团建活动等等,看到孩子们那么自信地上台表演,充满真诚地给他写感谢的教师节贺卡,真的非常感动。今天看到新闻,才了解到,这就是一种心理建设,这样的建设带给孩子们很多珍贵的东西,远比高分和名次更重要。
? ? 回想自己求学时候,大学之前都在闭塞的小城市中,长到十几岁也没出过从小生活的这座小城,身边所有的亲人朋友也都是生活在小城当中,四个姑姑家回娘家的车程不超过半个小时(骑自行车),安土重迁好像成为整个家族的潜意识,所以真的很难有机会接触更宽广的世界,一家人安居乐业,夹杂着东家长西家短的小烦恼,过着最平凡普通的日子。
? ? 回想青少年的我,对于学业和未来,思考地很简单,有句话叫“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环境不仅决定眼界,更决定志向。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都按照是身边人的预期走人生路,直到来开小城,来到更大的城市,看过更好的风景,再也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期望回小城当公务员或者教师,我选择冲破一切阻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和未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至今不后悔这一路走来的选择。
? ? 公司今年开启了一项捐助贫困山区孩子的项目,第一波同事已经过去,我还没机会参加,总觉得过去发发衣服、拍拍照片过去浅显,这篇新闻给我一些启示,或许,下次参与这个项目,我可以给孩子们上一堂课,关于山区外面的世界,关于梦想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