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一系列是读《产品思维30讲》,针对每一篇写一些自己思考。引用部分是《30讲》的原文内容,其余是自己的内容。
—————————————————————————————————————————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做产品的角度: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来自团队内部的交流讨论所产生的新的idea,来自用户反馈的问题与新的需求,来自外部世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思想。想要高效的产出,务必要抓住要点,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开发总是很忙的。在迭代过程中,抓住要点可以理解为学会给需求排优先级,这里的方法论很多:波士顿矩阵,KANO模型,RICE模型等等,但是在用的过程中,我认为还是要讲究“因地制宜”。比如请答到目前的状况是我们一群学生在运营着,虽然我们有一些商业模式的构想,但是说真的在战略层赚钱并不是我们的第一目的,因此波士顿矩阵并不适合我们,反而是很简单的思路:P0影响用户使用的;P1现有功能优化,可以让系统更可靠,更高效,更便利的;P3拓展功能。
? ? 目前对于我们团队来说,获得的回报并不是金钱,但我想,每一个认真付出过的人,都收获到了更珍贵的东西。就我而言,收获了一位人生导师(hhh这么说似乎有点夸张),收获了一群靠谱的程序员小伙伴,收获了做一个十万+用户产品的经历,我不敢说我的能力提高了多少,但是当我看到后台一个个“鲜活”的活动数据时,看到来自武汉,广州,成都的用户的留言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责任,我体会到了把一件事做好,并且能够给他人带来好处的幸福。这正是梁宁所说的:
世界是如此的不可知,不确定,但是通过我们的系统能力,我们可以应对和消化这种不确定。为他人的生活中,提供一点小小的确定,一点小小的依赖,通过产品与人对话,与人连接,其实也是一种温暖。
别怕茫然
别怕被diss
别怕推倒重来
说起diss,我可没少被老驴diss,时常觉得自己是个菜鸡。不过我觉得好的一点是,她每次质疑我,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我大多数是能回答出来的。我产出的方案,能保证每一点我都能说出这么做的原因,因为在过程中我是有思考的。
老驴diss我的过程,可以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或者认识到自己某方面知识的不足。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经历。所以说起来,我是不怕diss,甚至有些感恩diss的。
任何diss,或者推倒重来,如果你能将它理解为及时止损,就没那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