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它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彼时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乱纷纷,百姓苦不堪言。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矢志不渝地推行仁政思想,志在救民于水火之中。周游列国苦寻明君,屡战屡败仍屡败屡战…他却毕生不改其志,不忘初心。
那么,儒家的这个“仁”究竟有何魅力让孔子痴心不改,这个“仁”到底是什么?
今日我且来谈谈个人对此的理解,文一发出,诸君姑且一看,解释权全在汝等。
关于“仁”字的涵义如下:
一、作为名词的释义:
这是一个会意字,是立着的一个人(自己在左)和二(他人在右)组成?!岸笔亲匀?,可以理解为两个人、三个人、多人乃至社会。
简而言之:一个人如何处理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谓之“仁”。
作为名词有仁心、仁爱、仁者…
二、作为动词的释义:
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乃至社会的一种行为表现。也就是如何行仁之道,换而言之就是自己如何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孟子》离娄上说:道二,仁与不仁。
仁是正道,对万事万物有恻隐之心,是仁之端;也是仁爱、仁德…
由内观,观察自己如何行仁而后内省。以发自本心的仁爱之心,来和其他人交往,在社会上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我们有幸生而为人,应当行仁之道。
大家来看看《论语》中的如何讲“仁”…
1、仁者爱人
这种仁爱思想,有不同的层次。
首先,这种爱是从“亲亲”(爱亲人)开始的,所以孝悌是“仁之本”。
其次,是广泛地爱他人,即“泛爱众,而亲仁”。对他人的爱,主要表现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和墨家的“兼爱”有所不同。
此外,“仁者如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闭饩浠暗囊馑际侨收哂龅饺魏问虑?,先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哈哈哈,仁者孜孜不倦地追求自我道德完善,而后达到“仁者无敌?!?br>
2、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是修身,既包括克制私欲,又包括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也就是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而“礼”则是社会的规范。孔子认为,“克己”的修身和对礼制的恢复可以让“天下归仁”。
3、“仁”是德性的统称
孔子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为五德)于天下,为仁矣。”
“仁”是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也可作为社会篇道德规范。仁是五常之首,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4、“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一方面,任何人都有可能达到“仁”的境界——“我欲仁,斯仁至矣”;
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做到仁是不容易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颜回,也只能做到“三月不违仁”。
反之不仁,就是不走正道。
由外观,观察他人于社会如何行仁而后自省吾身。比如地产的那个许钱钱,就是富而不仁的典型,他在物欲横流中失去了作为人的那颗仁心,没有忠于自己的心是谓不忠,接踵而来的不义、不孝、不悌…他已然失去了做人的良知。
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必然没有好下场。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由此可见,不仁者不听劝告不知悔改,害人害己甚至导致国破家亡,应当引以为戒。
哈哈哈,关于仁,见仁见智,各人各有见解。仁者见仁,求仁得仁…
生而为人,为人处世,是做仁人还是不仁之人,端看自己的选择。
总而言之,“仁”是宽容温柔,厚德载物;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推己及人,行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