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个很节俭很认真的人,他算账总是要分毫不差,他认为这才是记账对账的意义——如果记的账都对不上,那没有达到记账的目的,还不如不记。受我爸的影响,我继承了这种分毫不差的态度,做事算账总是过分苛求。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一大优点,值得宣扬和提倡,但是对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种自我折磨,很影响效率且不会有更多的效益。
我上学后为了把有限的生活费最大化地使用,开始记账。因为那时候我用记账本记账,不能随时随地的花销,之后再补记,难免有遗漏,总会出现账和钱对不上的情况。对不上的部分一般都是自己花掉了,其实没什么可计较的。但我总是不放过自己,非要花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回忆和核对,就好像我分毫不差地对上之后,钱就能多回来一样。我一面佩服自己的“精准”的账目,一面又觉得这种自我折磨很痛苦。
到我毕业之后,这个习惯依旧存在。
之前,我开过一个店,每天记账对账是必须的。尽管店里打烊已半夜,但我总是要把账对完才会离开。有时账目对不上——大多都只是几块钱,根本无关紧要,我还是会反复核对直至账目无误才行。
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那天关门已经很晚了,想着赶集对完帐回家休息。结果对账发现对不上,我就反复反复核了好几遍。店里伙伴已经收拾完,等着我结伴回家。然后我说:“帐对不上,我再算算?!狈锤炊粤巳谋?,终于找到遗漏的地方,把账目记录无误之后,我才起身准备回家。
这时,我朋友问我:“差了多少钱?”我说:“有一块钱对不上?!蔽遗笥研α?,说道:“我还以为差了多少钱,让你在这算半天!一块钱嘛,有啥可算的!”我有点尴尬,解释说:”账嘛,就得记得分毫不差才行。”但我放下自己反驳的心态,冷静一想,其实朋友说的很对,我没有丢掉这钱,也没有人拿,就算丢了或者拿了也不重要,而我却因为这个耽误我和朋友十分钟的休息时间。
自那天以后,“分毫不差”的理念开始在我心里动摇。但这个习惯依然主导着我的行为。
我老公和我完全不同的人,在各个方面他总是大大咧咧,当然也包括算账。摆摊风潮兴起时,他和朋友合伙摆地摊,隔几天会在家里对账算账。算完,我就听他说:这几天总共买了1500多,进货大概花了三四百,你大概出了一两百,我大概除了两百多,账目花销大概两百块,然后剩下的钱咱们俩一人一半。我当时就想这账算得可真粗糙。
后面我找他聊这事,我说:“你们账算得对吗?”他说:“大的账目都在那摆着呢,一算就知道,剩下有什么可算的,多也多不了多少,少也少不了多少?!蔽倚南耄骸耙彩?,最多就差个百十来块的误差,就算核对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倍一箍梢越谑『枚嗑?。他们的账要是换作我,我得算一下午,把每一笔进的出的对得分毫不差才行。
从此,我便开始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不再和自己较真儿。记账算账时,如果有几块钱的误差,我都放过去不再计较。我现在记账都只记大账,月底汇总一下总的收入和支出。这样的好处是不会花费我很多精力,我又可以掌握自己的日?;ㄏ?。我现在已经开始规划以年为单位的账目了,如果是以我之前分毫不差的态度,我根本无法做到。
我现在对我每月的开支、每年固定支出等等都了然于胸,非常有利于规划我的收入,合理分配,努力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