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谚语,One day an apple,keeps doctors away,原意是一天吃一颗苹果,身体好到不需要医生。而现在被搞笑翻译成,一天到晚玩苹果(手机),博士学位拿不到(doctor同时有医生和博士的意思)。
确实,据说现在人们出门在外的安全感和手机以及充电宝的电量有关。每当意识到我们对手机如此上瘾的时候,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谢自己遇到了《能断金刚》。
在这本源自2500年前古老智慧的书里面,作者格西麦克一再反复强调他在十多年担任钻石珠宝公司副总裁的时候,每周三都远离工作,按照一些固定的,颇有仪式感的活动来度过这一天,并且这一天大部分都是独处的。
我也开始尝试,并且立刻体验到这种方法的强大力量。以致于当有人问到我有关ta现在面临的人生困惑的时候,我总是说出三个大招: 1.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捐小钱给需要帮助的人或团体? 2. 圆圈日? 3. 打扫和整理自己的居家空间
而圆圈日,我发现是其中见效最快的,却也是很多人迟迟不愿意尝试的。什么?远离手机和电脑,一个人呆着?那我受不了。听到很多这样的反馈。
于是乎,我就反复提醒,一遍又一遍。
我们生命模式的惯性如此强大,比如害怕独处,比如喜欢新鲜的事物。这被称为业力,轮回,或者是习性,习气。我们不知不觉,成了自己惯性的奴隶,甚至无法拒绝刷手机,打游戏,或者抽烟。这如同一列火车,在铁轨上,一旦启动,就有巨大的惯性,沿着轨道往前走,难以阻挡。
这种习气,唯有在一个人,远离手机,远离可以缓解焦虑的替代物后,浮现出来。然而,这种习气,推动一个人不去安静下来独处,也就无法觉察这种习气的存在与运行。于是乎,这构成了一个死循环,有幸跳脱出来的人,欢欣鼓舞,发现了新大陆。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这个死结一般的循环中,难以解脱。
我常常想,犹太人可以拿走1/3的主流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之类硬核国际奖,可能和他们的安息日传统有关。每周六,他们不可以工作,按照上千年的犹太教传统,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使得他们有机会跳脱日常工作的惯性,从而焕发出强大的创造力。
如果一星期就是我们的一生时光,有的人,一星期(一生)都在工作,就像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全年无休,总是为了生计奔波,在长达几十年的工作中,都没有周末或几天完整的休息(我父母很多年都同时是工人和农民,上班加上种地买菜,没有周末,也无节假日)。也因为如此,便在街坊邻居中有勤劳的口碑(也许勤劳可以成为舆论绑架)。然而,周而复始,也真心没有什么创造力,我也复制了这种模式,周而复始地死读书,应付考试和工作。直到我33岁的时候,彻底离职,出去四处云游,这个强大的惯性才得以被打破。
我在阅读我学生时代的朋友,于娟博士(后来她被称为”复旦抗癌女教师“)的书《此生未完成》的时候,常常很感慨。于娟喜好大吃大喝,熬夜蹦迪,通宵赶论文,终于发现癌症已扩散的时候,才被迫停下来远离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惯常。她说她自己,不知不觉成了游戏里面的贪吃蛇。
我很感谢于娟,她或许是我所有朋友中,给我最大心灵震撼的一位。以致于多年来,我反复提及她的这本书以及她的英年早逝,带给我巨大的冲击。
2011年,当我在上海的宝山殡仪馆送别她的时候,她33岁,我32岁。我从未参加过这样的送别,这场告别让我意识到死亡并非一定会安排在70岁以后。
第二年,我人生第一次裸辞,出去旅行。从此后的8年,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回到职场,而是开始有时候工作,有时候长时间去旅行的生活。
丽江,长白山,巴厘岛,在这些地方的生活,把我从10多年大上海内环的惯性生活里面揪出来,去感受手机里面无法感受到的生活。
然而,每到每周二给自己设定的圆圈日,要远离手机的时候,我都会再一次面对焦虑,同时感叹习气的强大。然而,一旦体验到圆圈日的好处,便仿佛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我的圆圈日,远离电子设备,只选择阅读《能断金刚》(当然,也可以阅读其他经典书籍,关键是有智慧指引的书,而不是那种鸡汤软文)。
不吃固体食物,只喝苹果汁或茶等饮料。并且一个人独处,不和任何人联络或见面。
每当圆圈日,我仿佛可以听到我内在的声音,告诉我,所谓的成长,就是勇于打破惯常,从习以为常中醒来。拥有更多,只是一个幻觉,感受到内在的寂静,才会从梦中醒来。
正在写这篇文章,朋友发来一首诗,是我大学时代英美诗歌课程中最喜欢的一首诗之一: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 (1874-1963)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首诗,我最喜欢的就是结尾这句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选择圆圈日,就是选择了这样的一条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