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
今日读到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不禁思量较劲:一智一仁,一水一山,一动一静。虽然二者都是大家之范,但动与静似乎是相对立的两种状态。那如此是不是说,智与仁是无法同时在同一人身上体现呢?在对待一件事情上,智和仁总会有个上下取舍不能两全?
不得正解,又发了一条消息请教周总,得到的回复如下:
善哉,随喜赞叹问这么好的问题。这个乐,不是爱好的解释。应该解释成智者乐于像水一样,(这个乐用的很妙,就是很有意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无我的智慧。仁者的悲心乐于像山王般坚固广大,表示有无量的悲心。一个真正的智者一定是有悲心的。同样一个悲心无比广大的人,他也一定是个智者。这就类似于佛教里讲的智悲双运。佛教里面讲的智悲双运是佛陀的境界,最高境界的圣人。
得此解答心中不禁赞叹欣喜,之前对于智仁的两难困扰烟消云散,茅塞顿开。
是啊,看似动静相对立的二者,其实也是相辅相承!
一个人若执着于小我,自私自利,只执着自己的利益得失,那他的心量也是狭小而紧绷的,如此便很难达到仁的境界。他也不会有那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放不下的执着将他紧紧束缚,达不到无我精神的高度,更得不到智慧。
智者的不争,仁者的悲心,都是无我而心怀他人的。二者看似分离,其实不然。
这些日子自己也一直在践行放下我执,心怀他人。感觉的确心量明显打开,也由以前的浑噩变得平和不少。放下了所谓名利和鸡毛蒜皮,渐渐开始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是什么,也似乎看到从前怎么努力都看不清的人生目标。更不再缺乏自信似无头苍蝇,不再情绪化,真正有了心安的感觉。
奇迹般地,思想变得独立,执行力增强,前路也变得有了一些轮廓。
路还很长,修正自我,踏实前行。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