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跑进电影院看电影,更是好久没有写影评。看到JUVIC 群里讲敦刻尔克是心理片,所以好奇的来看了。尽管影片的声音效果震撼,却也免不了画面的冷色调和剧情发展的缓慢给人带来的平淡感。可电影总向一部书,起承转合。了解了三大视角以及基本概况,故事才刚刚开始。细节我不想再叙述,但各个心理细节都为我展现了一个词-人性。
最开始让我心生忌惮的是那个坠机的飞行员,或许没有经历过火燎炮轰,所以不懂得moonstone的船长讲的轰炸恐惧症。我能理解但还是很不能接受飞行员落水获救以后的无助感和自私,可能是因为阅历不够吧。为可爱的小男孩儿的死感到惋惜。这确是我第一个想讨论到的人性的选择-人本自私,飞行员的自私付出了小男孩生命的代价,回过头来,“嘿!他怎么样了?我是说,那个男孩儿。”不停的询问让你一次又一次想原谅他。自私出于环境的冷酷,选择善良与懊悔又出于周围人的原谅与友好对待。金发的男孩儿对于朋友的死由开始的愤怒到最后一句冷静的“他会好的”。我猜不透。可能因为飞行员经历的生死太多,孩子不想让他在经历战败、坠机、轰炸的恐惧后发现自己杀了想要救下自己的人。这样的选择,出于换位思考。
印象深刻的莫属接下来的老船长,“因为我们这群年龄大的老家伙他们上了战场,我不能让这些年轻的男孩死在战场上。”如果换做我,国家发出征召私船救援的口号,我可能就已经躲在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的角落了。因为信念,因为相信群众的力量,因为自己的孩子死于战争,他愿意赴往敦刻尔克,愿意走向危险。
成功救回后,士兵们沮丧的说,他们对我们一定很失望吧…却忽略了那个失明的老人在残军败将前一个个的说“干得好,非常棒!”空军下船后被陆军唾骂“你们空军他妈的都干嘛去了!”却转头被船长称颂“理解你们救了我们命的人在这里。”也许很多时候你的付出不被人理解,不被人看到,他们会以自己眼见的为实,但不要灰心,因为总有一双眼睛,在暗夜中注视着这颗微弱的萤火。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救援的过程中捡回一条命,却也没有意识到可以被祖国的人民欢呼相送。祖国就是这样,你远赴沙场,我在家思人茶凉,或许你会战败而归,但这里永远是家一样温暖的地方。??
敦刻尔克,第一个让我看完如此矛盾的影片,人性本两面,人性本矛盾,在乎心境,在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