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有诗云:一提到爱情,我们便沉默不语。不知你读这句是什么感觉,我每次读到,只觉得那背后深藏一个默然、丰富又誓不肯吐露心声的回避爱情的故事。作为诗歌,这种意象当然很美。但若是生活本身,那实在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故事。使人幸福的爱情不该是这幅模样。
爱情什么模样?爱情是一个故事
不得不承认,关于爱情,我们所知甚少。学校只教知识,不教智慧,更不教爱情。似乎就靠着年轻的资本,一个个好奇、憧憬的心灵在懵懂、莽撞中触碰爱情,然后是一场欢喜或是一次次碰壁。感情的事是“心”的事,我们总愿靠自己领悟,绝然不会去看《爱情是一个故事》这类所谓爱情心理学指南——即便看了也没有感觉。人是非得经验一点生活,才能在回望时体味到所谓“经验之谈”的正确性。等你觉得书中句句是箴言的时候,差不多也已经结婚了。
作为已婚人士,我之所以还会看《爱情是一个故事》这样一本书,起初是因为对作者斯滕伯格(全球最著名的爱情心理学家)的“故事”论充满好奇。上学时读过俄罗斯民间文艺学家普罗普的名著《故事形态学》,觉得很有意思,所以也非常好奇斯滕伯格怎么把全世界的爱情故事装进他的母题框架里。果真,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能在书中找到原型。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部把全人类的爱情故事进行归类分析的作品,而且还是大师之作,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
不是“我有故事你有酒”,而是“我有一个故事,你也有一个故事”
斯滕伯格用了“故事”这个词来代替我们理想中爱情的模样。实际上,每个人理想中的亲密关系跟爱情本身都存在差距。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想象也即“故事”进入一段关系。所以,其实并不是“我有故事你有酒”,而是“我有一个故事,你也有一个故事”。我们爱上一个人,更确切地说,是我们爱上了我们想象的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斯滕伯格认为,“人们拥有不同的故事”这一事实突出了爱情的一个重要特质:试图弄清爱情的内涵是徒劳的,因为爱情对任何两个人来说都是不尽相同的。即便是同一个故事,在每个人看来,它的内涵也是不同的?!拔颐怯米陨淼木樾纬傻脑て诶床钩湮颐嵌园槁碌娜鲜?。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会把想要遇到的人投射到实际遇到的人身上?!?/p>
每个人对爱情的期许不尽相同,如果恰巧遇到的那个人跟你故事相同或相近,你们大约就可以从此过上幸??炖值纳睢H绻煌?,那么即使是对同一段关系的解读也会有偏差,从而导致亲密关系出现问题。
“爱情博物馆”里没有新鲜故事
读完《爱情是一个故事》,我起初的好奇已经变成赞叹,斯滕伯格不仅为我们陈设了一个“全世界的爱情博物馆”,更重要的是他指出每种故事类型的可取之处,只要你和TA恰好拥有相同或相近的“故事”,在别人看来再奇葩的爱情也难挡你们的幸福。
在他归纳的25中爱情故事类型中,有些故事很难被理解,比如专制统治型的“政府故事”,一方享受决策的乐趣,一方则认为“万事不操心”是自己的福气。再比如双方都把争吵当做增进关系活力的“战争故事”,在外人看来早晚会分手,但当事人却乐在其中。
用斯滕伯格的话来说:“如果一对情侣的故事是相容的,即使他们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似乎是糟糕的,这段关系也会持久;如果一对情侣的故事是不相容的,即使他们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似乎是美好的,这段关系也会结束?!闭庖彩俏裁从行┛雌鹄疵缆腋?、从不吵架的夫妻,最后却离婚的原因。
斯滕伯格不愧大师,他就如一位沉着冷静的医生,对每种故事的利弊诊疗一清二楚。还没结婚的你,最好先根据《爱情是一个故事》书中提供的25种“故事类型判定表”,弄清楚自己的“故事”,然后再去找能认同你的“故事”的那个人,这样的亲密关系才保险。你不必担心自己与众不同,也不必怀疑别人都有恋人为什么我就找不到合适的那个人,世上的爱情有千百种,再惊天动地的故事,都难免落入斯滕伯格总结的这25种故事的“俗套”。你要做的就是立马去判定,去找。
行到水穷处,也未必能发现最美故事
我跟孩儿他爹刚谈恋爱的时候,总觉得他像是我生命之河的闯入者,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没有任何交集。有时候我会想:河经一路也不知道会碰到多少人,怎么就是他了呢?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吧,“你决不会知道,你目前所处的关系以及它所呈现的故事是不是你能找到的最佳选择。正如在漆黑迷雾中无法确定自己位置的攀登者一样,多数人在爱情中感到一片黑暗?!彼闺癜颜獗茸鞯巧剑徊还任腋芩档饺诵目怖?。
事实上,我们拥有不止一个故事,我们也不可能用尽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故事与我们最匹配的人。那该怎么办呢?对此,我斗胆提三点建议:不要全靠运气。不要太早结婚。不要苛求完美。
也许你对“相亲100次”嗤之以鼻,但从“爱情故事论”的角度讲,这确实是对自己负责的做法。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同,恰巧遇到合适的人真是一种运气。你必须打起精神,付出精力去找到那个故事跟你最相近的人。一旦锁定可能是TA,那就付出时间去了解彼此。有些人只有在一起的时间足够长,你才能搞清楚他的“故事”究竟是始终都能吸引你,还是跟你的故事关联度越来越低,越来越无趣。
有些故事是相容程度比较高的,从一开始就能预见良好的前景。比如“旅行故事”,因为认同这种故事模型的情侣,把爱情看作是双方一起度过的旅行,双方对人生路线、速度、到何处去、如何去意见一致。但倘若你没有这么幸运,也别丧气,要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爱情。
没有完美的故事,正如没有完美的人
在斯滕伯格的“爱情博物馆”里,每一种爱情故事类型都有优缺点,即使是故事相容程度比较高的类型,关系双方也未必能一直沉浸在他们的故事中。故事跟生活一样,虽然每天都差不多,但多少会有变化。没有完美的故事,正如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无论你是哪种故事类型,不必纠结,也不必活在别人的看法里,因为在别人看来再奇葩的故事,也难挡“我乐意”的幸福。
前段时间看了《生活的哲学》一书,里面提到一种生活态度,与此处的爱情故事态度有相通之处:“幸福生活就是对你管用的生活。如果你喜欢芳香疗法,那是你的事。如果你喜欢施虐受虐,你是你的事。谁都可以自由地追求他自己的目标,只要他们宽容别人的事情。只要对你管用,只要能令你感兴趣,那是你的事?!泵恐止叵刀加幸娲Γ灰阆硎芷渲?。
所谓“门当户对”也好,所谓“原生家庭”也罢,跟斯滕伯格的“爱情是一个故事”一样,都是为了尽可能帮你找到那个虽然不完美但可能是最合适自己的人。
过不下去怎么办?要么改变关系,要么改变故事
“任何故事都不能保证幸福:相容的故事促进幸福,但是不能保证幸福。最重要的是,如果情侣的故事类型差异越大,那么处于这段关系的情侣就越不幸福?!蹦憧?,即便是爱情心理学大师,也没办法做出“一定会幸?!钡某信?。
理想的爱情故事与实际的爱情故事是否一致,决定了两个人能否终老一生。亲密关系破裂的真正原因是我们不再喜欢自己故事的呈现方式。如果两个人开始于一个故事,后来又变成另一个故事,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要么改变关系,要么改变故事。对此,斯滕伯格有一个精彩比喻:人们不断更换治疗师、婚姻咨询师,结果发现无济于事。这是因为治疗对象是症状,而非原因。就像阿司匹林治疗的是症状而非病因一样。阿司匹林能缓解由病毒引起的发烧,但它无法治愈病毒?!鸵欢喂叵刀裕涣嫉闹⒆词浅鱿治侍獾恼髡?。接受心理治疗或服用药物可能减轻抑郁或焦虑的症状,但无法改善引发问题的这段关系。我们或许可以忍受这段错误的关系而告终(说它是“错误的”,是由于它不符合我们理想的爱情故事),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改变我们的关系或者改变我们的爱情故事。
“改变关系”,也即离婚,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然而“改变故事”也不见得比“改变关系”更容易,毕竟我们头脑中的那个“故事”是自我们对爱情有模糊印象起就逐步形成的。所以,还是那个忠告:不要过早结婚,除非你非常确定已经找到一个故事类型最为匹配的人。PS:斯滕伯格提醒:尽管如此,处于一段关系中的两个人除了自己的个人故事之外,还要设法形成共同的故事。
合上这本《爱情是一个故事》,好想告诉身边每一个未婚青年,去看看这本书吧,不是鸡汤不是鸡汤不是鸡汤!一碗鸡汤可买不来一世幸福。教准新人或新人宽容术、忍耐术,实在是不如先来了解下自己的故事类型更能防范于未然。
毫无疑问,编剧、作家看了斯滕伯格的“爱情故事论”会对写作大有启发,因为它提供了那么多我们不常见但却合情合理的爱情故事!只是我不知道,亲爱的你呀,是否愿意用一点时间读完这本书,然后再好好考虑到底和谁一起走下去?这实在是关乎未来的每一天是否快乐度过的事啊。有关爱情的这些忠告,真不希望你结婚以后才明白。
▼
《爱情是一个故事》
爱情心理学大师斯滕伯格经典著作。
先判定自己的故事类型,再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