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秋月的遗言: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历史上是怎样

《雍正王朝》是很经典的历史剧,但是也只是历史剧,不是历史。

邬思道这个人物,在雍正给田文镜奏折中提过一笔,说:邬先生安否

只此一笔,到了二月河笔下,大胆想象,给邬思道增加了很多故事,甚至雍正夺嫡也是在邬思道策划下才成功的 。

中国小说,尤其讲历史的小说有一个特点,总喜欢写出一个神机妙算半仙附体的人,来运筹帷幄扭转乾坤。

比如话本小说里的刘伯温徐茂公,比如《雍正王朝》的邬思道,《白鹿原》里的朱先生,《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有了这么个人,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就是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个锦囊妙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故事中有这么个神仙人物,老百姓爱看爱听。

所以很多传奇故事就会设计出这么一个人物来。

邬思道这个人物对标的是谁呢?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小说中的徐茂公刘伯温。

诸葛亮历史上只有一个。

唯一一个。

很多文人的最高理想都是成为诸葛亮,被明主发现,请出山后就委以重任再造乾坤。

但是诸葛亮真的只有一个。他和刘备的遇合相知也是后代君主和大臣无法复制的。


刘伯温徐茂公固然是不世出的牛人,但是他们的主公朱元璋李世民,在历史上都是文武全才的大牛人,智慧还在他们之上,刘伯温或者徐茂公的到来只是锦上添花,不是像诸葛亮之于刘备是雪中送炭,没有诸葛亮刘备霸业难成,大概率会败于赤壁,但是没有刘伯温朱元璋依旧能战胜陈友谅登上帝位,没有徐蹟李世民也依旧是不可战胜的天可汗。

小说评书中,为了突出谋臣的重要,往往把李世民朱元璋塑造的很弱,有点傻白甜。

《雍正王朝》也有这个倾向,把邬思道的作用无限拔高,无限拔高他对雍正皇帝取得帝位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邬思道之于胤禛就像诸葛亮之于刘备。

但是真实历史中邬思道大约没那么重要,他的很多故事都是后人编的。

编这些故事的人大多是他的同行,绍兴师爷。

清朝时,邬思道的故事编的还算克制,只是说田文镜死后,邬思道就失踪了,据说他去襄助世宗了,世宗就是雍正。

绍兴在明清时候出师爷,一些文人仕途无望就会曲线救国,进入官员幕府给他们做高参,比如清末名臣左宗棠也是师爷出身。

绍兴师这地方的师爷尤其有名,他们熟悉刑名,钱谷的运作,由于技术过硬,被各个阶层的老爷器重,是官老爷背后的男人。

他绍兴师爷为啥热衷编造传播邬思道的故事呢,大约是羡慕吧。

成为邬思道这样的师爷,是很多绍兴师爷一辈子的最高理想。

就像很多文人一辈子的最高理想就是成为诸葛亮,明主发现,绍兴师爷也想自己的才能被明主发现并且重用。

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彻底成了诸葛亮那样定鼎江山的牛叉人物。

二月河虚构了很多故事,不止虚构了邬思道的很多情节,雍正的另一位宠臣李卫,也被二月河狠狠的虚构了一把。

李卫本是江南富户人家的子弟,捐官进入官场,后来被雍正赏识。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

入赀,就是花钱买官的意思。

电视剧和小说中说李卫是受灾的饥民,穷困潦倒,被胤禛收进府里,是潜邸的近人,这样写增加了人物的传奇性,也不用费劲解释为何雍正这么信任李卫。


电视剧中最大的虚构非年羹尧莫属。

电视剧中说年羹尧因为四爷的赏识,才步步高升,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更是被四爷抬籍进了八旗。

电视剧中年家好像就这俩人。

真实的历史没这么简单,年羹尧在康熙年间,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担任四川巡抚。

这是啥概念?

我在网上看新闻,看到有二十多岁的人担任副县长职务的人,会被大众质疑:这么年轻是不是凭关系上去的?

看看人家年羹尧,比这厉害多了,二十多岁担任省长。

年家是官宦世家,年羹尧他爹年遐龄康熙三十一年开始担任湖广巡抚,后来又代理湖广总督,在湖广地面经营了十余年,树大根深。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亲自指配,把年遐龄的幼女嫁给自己的四儿子胤禛为侧妃,这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

这一年年家的另外一件盛事就是的年羹尧出任四川巡抚。

用《红楼梦》上的话说,此时的年家是烈火烹油。

康熙皇帝和年家人结亲,是古代为了巩固君臣关系的一种惯有操作,算是互相成就。


所以电视剧中雍正娶年妃是为了笼络年羹尧,是抬举年家,还真的不是。

这算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当时的雍亲王胤禛,大约还要借年家的资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果说成就,更多的是年家成就了的四皇子吧。

小说中胤禛和年妃成亲前后邬思道来到胤禛身边,如果这时候他和年妃产生感情,会不会因为勾搭大嫂被三刀六洞呢。

年氏和胤禛婚后夫妻感情的很好,不会糊涂到和某些娱乐明星一样家里有二十四孝老公,还去外面吃野草。

年妃去世后雍正给了她四个字评语:

克尽敬慎

雍正登基后封的第一个贵妃,就是年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根据清朝的制度皇帝即位时封的贵妃,地位高于以后封的所有贵妃,所以乾隆他妈熹贵妃在雍正一朝地位是低于年氏的。

雍正和年羹尧闹翻时,恰逢年氏病重。

为了她的身体,雍正推迟处死年羹尧的时间。

年妃去世,雍正就以霹雳手段公布了年羹尧的九十二项大罪,赏了他一条白绫。但是对年家,雍正板子举得很高,落下时很轻。

年遐龄被革职,二年后去世,按照一等公的规格举行了葬礼。

年羹尧的大哥年希尧被弟弟牵连,罢官抄家,一年后起用,官至工部右侍郎。

和其他被雍正抄家的功勋家庭比起来,比如曹雪芹他们家,年家的其实还不错。

年家被保全,和年妃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不无关系。

我有时候怀疑雍正有双重人格,他对人好起来恨不得把心都给了对方,但是恨起一个人来,这人过去针鼻样的瑕疵他都会记起。

典型的就是对年羹尧,好的时候雍正恨不得和他穿一条裤子,两人闹翻,年羹尧出气都是错误的,用一句术语可以形容两人的关系:冰火两重天。

年氏早死,雍正一直很深情很怀念,五年后,雍正还因为自己三哥允祉没来参加年妃的葬礼而耿耿于怀,圈禁了允祉。



所以年妃去世前,会深情呼唤邬先生吗?

不会。

年妃大约都不知道邬思道是谁。



文:薛白袍

有个公众号,也是这个名字,欢迎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