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喜欢这个人在有好评?还是有了好评判断在喜欢她?
两个能相谈甚欢的人,肯定在意识层面有某种共同之处?;鸹ㄋ慕Φ谋尘鞍逑?,“说话”是种非常低效的沟通方式?!靶牧鳌被嵊刀略谘杂锏姆氲穆飞?。
你说的我懂,我没有说的你也能接的上来,情绪交换是重点,语言只是单薄载体。即使相视无言,伸出手掌你都能看见我掌心正在积蓄的能量条。
今天和隔壁老猫在麦当劳一边舔着麦旋风,一边探讨一个问题:
优秀的表达者在写作时,是在表达什么?
除去技法,一般人提笔总想发表对事物的看法/观点,但很多时候却写成一个世人皆知的道理,或者在写作过程中突然发现它并不足以支撑起整篇内容,所以不具备太多的可读性。
“等等,表达情感 | 感受 去哪了?”
老猫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对外界观点不盲从会依靠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有时间从一本正经的表情中闪烁着丝丝深度。
无疑,一篇闪闪发光的内容应该能对读者有:共鸣/启发。但问题在于:内容最终在整体上给观众呈现的是表达观点,还是表达感受?
观点和感受是否有从属关系?正如最开始的问题一样.....
亦或是我们可以换一种理解:表达观点和感受,哪种更加需要的层次高一些? 还是他们其实是在同一纬度,只是方向不一样而已?
起码在疯狂开始舔麦旋风前,我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甚至都没将“感受”放在第一反应的范畴。
呵呵,形而上学的讨论以为就能展示逼格么?你们这帮艺术家总是弄尽这些没用的东西。
既然我们每天会花大量时间说废话,浪费点精力在有可能剥开云雾见深山的旅途上未尝不可。
对概念进行定义,分类,规整,在此基础上做分析/对比不仅让自己抽象思考增强,更能加深自己的理解,能治人云亦云的病。
在摇头摆尾的争论中我们感受到愉悦,话语自然的流淌在桌子上冒着泡泡,随着阵阵炸裂声泛起成堆的浪花在桌子上云卷云舒,桌布上的星空闪亮着只属于我们的摩斯密码。
那你们的形而上学的分析什么开始?Show me.....
所谓感受:是对物的情绪(喜欢/讨厌/中立)所带出的描述,而结果是由衡量标准(观点)判断的结果。又或者是对个人内心和所见物的联想与感受。显然,后者不需要有标准来衡量。(散文/诗歌)
所谓观点:对于事物判别的标准/结果,建立在对比/分析基础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表达感受好像比阐述观点需要更深厚的功底,它是建立在后者基础上的一种情绪散发。但,其实我们很难回答开头的问题.....
好的内容,如同从他手中接过一块温热的气团,在你的世界观里面打磨,它或与你的缺口刚好或是嵌入不进去。思想的融合或冲撞都能给你带来共鸣或启发。更奇迹是:它与你呼吸合为一体后,于是乎,他的情绪被你完全感知,就像入了法门开了天眼,透过对方的双眼看到目光所及的奇峰骏岭。
一篇内容,人们总是需要能快速获取到:它说了些什么?我们不能做站在广场上自说自话的人,那就需要更加熟练掌握:我们到底该说什么?
到了最后,我们依旧也没弄清楚观点/感受的关系,老猫最后不耐烦了,问到:为什么要如此纠结他们是否为同一种东西?想表达什么就说什么,这才是最自然的状态也是抛开束缚所需要达到的大成。
我们的生活不能总是吃穿住行,对好奇心的推演能更好帮助你看清楚真相。
《我说理解的生活》的作者写到:自己写作过程当做经历过三个阶段
说服你
拉拢他
剖析我
第一种容易迷失自我,第二种容易性迎合他人,第三种是最为真实,其中有痛苦,有反复,有代价和痛苦。我认为在这个阶段是基于“我”作为基点向外表述自己的所有一切,且挥洒出去的内容,总是能在人群中产生骚动。
而正是这些争论,可以化为脚下的枕木让我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