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第二章,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总结一下,第二章讲解了两个误区、要从哪四个方面开始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误区一:制定“完美计划”。
一谈到学习,首先想到的是先去做个计划,想象中自己每天要可以完成多少,就这样坚持,到x天可以完成,计划做的十分详细,堪称完美。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次做了计划,坚持不了几天,就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放弃。
在这本书中提到,做计划是用来完成的,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 做的计划最后肯定完不成,那么趁早放弃;
(2) 做的计划一定可以完成,下次做计划的时候可以稍稍提高,最好能“跳起来摘果子”;
(3) 本来能完成,结果却没完成,那么就需要自己去复盘一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对于多次做计划都失败的新手而言,其实是不了解自己的情况,这时候最好用渐进明细的方式做计划。从短时间、易上手的计划开始,不断调整难度,这个调整的过程也是逐渐了解自己的过程——如何调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行动力来完成自己的计划。
常见误区二: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
书中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个概念陷阱?;故且猿苑咕倮?,在吃东西时会考虑怎样吃吗?不会,就直接一口一口吃下去了。
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直接开始学就好了,引用书中一句话“先开着你的小破车上路吧”,先行动起来,很多方法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们的底层原理是相通的,不要担心走弯路,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以上是学习的两个误区,避开误区之后,要从哪些方面开始学呢?
书中列举了四个方面:专业、人、历史、技术。
首先是专业。大学选择了什么专业,不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都要用心的学,这是唯一一次可以系统的学习一个领域的机会,还是那句话,知识体系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掌握了一个领域,以后再学习其他领域也更容易融会贯通。
其次是学习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进入社会之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少不了与人打交道,所以不光要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也要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
第三是专业方面的历史。我们现在学到的知识是前人耗费数年探索出来的,其实这个我之前从未意识到,直到我之前读《经济思想史》,了解了不同学派的人的理念,原来现在习以为常的理论是经过数代的变革才形成的,现在看来非常错误的观念也曾被人们认定是真理。
学习不同学科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现在自己面临的很多困境,古人早已经历过,并且给出了解决方法,多去思考和借鉴。
最后是技术。现在已经不再文理分科,其实文理之间也是相通的,只有将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获取世界的全貌。
知道了要学些什么,最后就是行动了,学习路上无捷径,就是硬学,投入大量时间在其中,不过如果之前不怎么学习,一上来就要求投入大量时间,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书中给出的建议是“每天锁定一小时”,适应了之后再增加,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