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变得更好一点,是多么美妙而值得期待的事情?。≡谇咨砭裂?、实习后,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1.?一个清晰而渴望的目标,将是你变得更好路上的指明灯。
聚焦和专注,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岔路口往往让人犹豫,而坚定的目标,则会引导你专注于一个方向前走。
之前一个文学专业的师姐,毫无美术基础,但因为想去做互联网的产品,刚上研一,就自己报班学了很多设计软件和产品课,结果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很好的大厂。有时候,目标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让你有奔头,还会省时又快捷。
2.?开始一件事情,并长期坚持下去。
微博上一个喜欢很久的博主说了这样一句话:凡事走第一步的时候不要问过自己“这有什么意义”。无作为时的空想和发问太让人挫败了。就先往前走,小小地走一段,“意义”会跟着你来,像影子一样。所以坚持做下去就好了。
此时,室友正在宿舍练着天鹅臂,一直坚信天鹅臂可以塑造好肩颈的她,因为网友的“练了天鹅臂好像并没有瘦”,而略微有点失落,可以依旧在坚持做完两套瘦腿、瘦臂操。写完东西,想把这句话分享给他。
3.?不论是琐事还是情感,都需要适时“清零”和“断舍离”。
人只有放下一些东西,才能拿起更多你想要的。
之前读过一本书《极简主义:活出生活真意》,讲了一对夫妻,如何在全球互联、信息爆炸的时代,开始断舍离,过上简单而明快生活的。当读到“断掉互联网是我做过的最有生产力的事情”这一句的时候,自己深有同感。
人生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开始看书、实习、写东西。阅读和写东西的时刻,提前断掉网,或是手机静音,你会发现,当你沉浸在书中,你根本无暇顾及手机。而这时的你,最专注,也会有不同于日常刷剧的明晰感。
4.?当下此刻,便是一个区分你与“庸常人”的临界点。
你要在此刻就投身于你需要开始的事情,而不要等到明天,因为明天和现在总是隔着一天。
将“应该做”的事情转变为“必须做”的事情,把心里认为可以拖到明天的这种想法变为现在就做,当你想改变某个习惯时,这种想法的变化就是引爆点。所以改变“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就是现在开始去做
5.?找到一片自留地,珍藏那些专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与周围保持适当的距离,友好而不是越界,是关照自我内心的最体贴的做法。我们总需要有一片岛屿或土壤,可以让自己保持思想独立而不盲从,留一段思考的时间来成长,留一处安宁的空间来自省。那些留给自己的片段须臾,才是每个人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根本。
朋友的母亲,五十余岁了,可以仍旧乍一见依旧是年轻姑娘的状态,画画、旅游、做培训班。前不久,小镇上的人都在为某一处不起眼的墙上的画而驻足惊叹的时候,朋友笑着说,“那是我妈画的”,他拍出来发了朋友圈,并附了一句话“处处作风景”。你看,在你的自留地里走出来的自己,真的有抵得过时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