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简单却深刻生活智慧—— 追随初心,保持自我,简单生活,竭力投入,平和坚守。
文笔欠佳、缺乏写作经验的我,最近竟决定将所有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投入到阅读和写作之中。好在我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是“不懂就学”,买了不少关于写作方法的书。
我主要阅读兴趣在非虚构类的文字上。但我浏览完几本书之后,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读下去的是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如果你想从这本书中寻找非常实用、可操作的写作技巧,恐怕要失望了。书中主要聚焦的是对写作者来说更为本质内容——关于写作信念、写作态度、写作对象、生活状态,以及如何成名之后如何面对奖项、评价和外部环境,等。
而与他的小说相比,这本随笔又如同一位长者娓娓道来,与你亲切交谈,让人倍感轻松、亲切。作者还在书中直率地表达他对现实诸多现象的态度,让人不禁感叹:“真是个可爱的老头??!”。
而他平实文字背后的蕴含着大智慧。读罢,仿佛在喧嚣的潮水当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逆流前行的力量。
他追求自由、坚守自我,不愿意参加公众活动,不接受任何约稿,随心而写,对评论、奖项也是淡然的态度。而与此同时,他生活简单、异常自律——每天固定时间写小说和跑步,每年参加全程马拉松和铁人三项,一坚持就是三十五年。
这或许不符合我们大多数人对小说家的想象。他的文字会告诉你,这一切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无非是出于他清醒的自我认知,和对写作的热爱。真正不合理的,是现实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现象。
一、追随初心
村上春树并不是自小就想当作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写作训练。“成为一名小说家”这个念头是在他29岁时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突然闪现的。
一九七八年四月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到神宫球场去看棒球赛……这时,一个念头毫无征兆,也毫无依据地陡然冒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p>
那时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从天空票落下,而我摊开双手牢牢接住了它……其实就是“某一天,什么东西突如其来地闪现在眼前,于是万事万物为之面目一变”的感觉。
他感受到了这样的召唤,并立马用自己的行动响应——回家路上购买了纸和笔。至此,每天下班后在油腻腻厨房桌上写作,直到深夜。几个月后,完成了他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
?他的突然转变也并不是“毫无征兆”的。村上春树在读书期间以及工作时,几乎将所有的闲暇时间用以阅读小说(包含大量的英文原著)。在写第二本书时,村上春树毅然卖掉了自己经营多年、刚开始盈利的爵士酒吧,转型为全职小说家。
对我而言,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经济上,几乎都没有余裕去“享受青春岁月”。但即便在那时,只要一有空暇,我就捧卷阅读。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我们在人生的某个时期,即使能有幸能听到命运召唤,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下一切,去响应这份召唤,并把这份初心坚持下去。而他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二、成为作家之前,成为你自己
村上春树认为,作家的价值体现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去拓展语言的可能性。在完成《且听风吟》初稿时,他始终觉得语言表达不到位。于是他用英语重新写,再翻译成日语。由于他英语词汇受限,这样一来反而使得文字更简练、直白,让他找到真正适合他的独特表达方式。这本书也让他获得新人奖,算是拿到了“文学界”的入场券。
每一项新事物的诞生都会遭遇不解。书籍出版时,甚至有人说他的作品是“对日语的侮辱”。时至今日,外界对村上春树的批评声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随着其知名度的提升,变得更多了。
如何面对这些质疑呢?这么多年以来,他领悟到了很重要的道理——反正无论写得怎么样都有人不喜欢,说坏话,所以重要的始终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满意。
“重中之重也是想在精神上成为自由的人。我想按照适合自己的日程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欢的小说。对身为作家的我来说,这是最低限度的自由?!??
只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最享受的,“最想去做”的事情便可。这样一来,即使评价欠佳,书的销路不好,也可以心安理得了:“嗯,没关系,至少我自己享受过啦。”
?他并没有刻意与众不同,他只是想做自己。?
村上认为,并不是特立独行就一定能称之为“原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蜕化成“经典”。 能真正称之为原创的作品,除了本身的与众不同之外,还需要有内在持续的革新力,其独有的特色在日后还要能转化为众人的标准和引用源泉。
真正让他作品经过时间检验,焕发不竭生命力,仅仅靠“随心所欲”的自由,是断然不能达成的,更多地,取决于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地专注坚守。
三、简单、规律的生活
我们对于小说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往往有着浪漫理想的幻想——他们为了追寻自我,获取灵感,随心所欲地去体验形形色色的生活,甚至为反抗世俗束缚,过着颓废混沌的日子。
或许有这样的小说家,但村上春树却绝对不是其中一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过着“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日复一日地坚持慢跑,喜欢自己做蔬菜沙拉,钻进书房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固定工作量”在我们看来近乎无聊的生活。
如果说成为小说家前经营爵士酒吧的他还能算是“半个”嬉皮士,成为作家之后,他的生活变得比我们大多数人都简单、规律和健康——离群索居,生活里几乎只有写作、运动、和音乐。
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跑步,每年参加全程马拉松,不定期参加铁人三项(快七十岁的人orz)。旁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而他的坚持并不是靠着什么意志力,如他所说“无论意志力多强,不对胃口的事也绝不可能连续做上三十年。”他重视健康,坚信持久的创造力需要坚韧的体格来支持。与此同时,他还需要每日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去抵抗写小说时沉到故事里体会到浓重的黑暗。
“作家要是长出赘肉的话,就算完蛋了?!闭獾比皇羌说乃捣?,无疑也有例外。不过我多多少少觉得,这么说似乎并无大碍,不管那事物理上的赘肉,还是隐喻中的赘肉。许多作家会通过提高写作技巧和心智上的成熟来弥补这种自然地衰退,但这么做也是有限度的。
不太清楚生理学家是怎么阐述的,但让我来说的话,精神、头脑和身体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在写作方面,他也坚守近乎刻板的规律性——每天定时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坚持写不多不少十页文稿。有人认为他这种做法就像工厂工人一样机械化,全然不是“艺术家”的作风。
他却认为,不要把自己当成艺术家,不要依赖灵感,而要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艺,从而才能更容易坚持下去。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平和地,每天写上一点点。
作家成名之后会面临什么?很容易想到,各种约稿、社会和商业活动邀约会接踵而至,各式各样的评论也会不绝于耳。
有很多力量可能会把他拉离书桌,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而村上春树却抵制住了诱惑,清醒地守住围绕着书桌简单的生活。他不接受任何约稿、不接受采访、不出席社会和商业活动,不担任文学奖评委。甚至为了躲避杂音和干扰,搬到国外住过一阵子。
他这么做基于一个简单的信念。他认为:
人的精力有限,要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作家最大的义务就是为读者不断写出更高质量的作品。
要想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时间,这是我一贯的主张。不能一味地被时间掌控,否则终究会处于被动状态。?
我基本不再公共场合亮相,也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主动上电视和广播的情况一次也没有,也基本不举办签名会。常常有人问为什么,那是因为我说到底是一个职业作家,最擅长的是写小说,想尽可能把所有力气都倾注在这件事上。(P200)
想清楚最重要的事,也就能排除掉那些不重要的事。各种活动无疑会带来更多外部收益,也能增加知名度。但是,我们需要的东西真的有那么多吗?有基础的物质保障,有充足自由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这些看似刻板作息规律和过于简单的生活,反映的是村上春树的自律人生。在寻找到毕生使命之后,他主动掌控自己的时间、身体,让人生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
在它看来,持续不断地生产高质量的文字,是他的不容推辞责任。他只希望创作的时间更长一些,好作品更多一些。我甚至相信,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然在写作。
四、竭尽所能,平和坚守
?村上春树不接受杂志社、出版社任何约稿。除了维护他的精神自由之外,这样做还能让他避免截稿日期的催促,从容地改出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
看完他对他写长篇小说的描述之后,我深切体会到“好作品是改出来的”。根据书中描述,从完成初稿,到最终把文章交到出版社,至少要经历至少六次系统修改。交稿之后,他还会乐此不疲反复“锤炼敲打”,直至他认为“没有本事写得更好”为止。
正是因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了极致。所以面对外界的评论时,才不至于迷失和懊恼。他多次提到写作一定要尽全力而为。
如果讲述的故事不是力所能及的范围最好的一个,那干吗还要写什么小说?我们能够带劲坟墓里去的,归根结底,也只有尽心尽责的满足感,以及拼尽全力的证据。——雷蒙德.卡佛 ??
无论拿出哪部作品,都绝无“如果有时间,我肯定会写出更好东西来”这回事。如果写得不好,那是因为那部作品时我身为作家的力量尚有不足——仅此而已。虽是憾事一桩,却不必感到羞耻。 ?
而作为著名作家,其作品肯定难逃外界评价。村上春树用两章内容专门论述了对获奖和写作对象的问题的看法。简单说来,就是——我们的作品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外界评价和奖励也不全然能反映作品的真正价值(虽然很多人很热衷于用一个具象的奖励来做为参考)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和满意,让部分读者认可,剩下的,交给时间吧。
近几年,村上春树多次被诺奖提名,每当他落选时都有人为他感到惋惜。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对他来说,任何奖项都不能改变什么,无论如何他都会继续竭尽全力地写出让他满意的作品,并从中获得快乐。
我们能够把控的只有自己。有充盈的内心、坚定地自我,把事情做好,外部的反馈是随之而来的结果。但是现在很多人却本末倒置——焦急地追寻别人的脚步,虚妄的认同,和眼前得失,却忘记反诸求己,忘记专注于事情本身,也没有关照到真正的自我。
参考资料:
[日]村上春树 .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施小炜,译. 海南:南海出版社,2017
我会不定期更新在教育、学习、心理领域的读书思考,期待你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