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是一群将人类心灵作为研究毕生对象的人。他们的人生经历令人惊叹,他们的学术成就改变了社会,他们的人格魅力更是让人心向往之。艾略特?阿伦森就是其中之一。
人性善恶并存,关键社会情境的影响:它能让理智者变疯狂,让品行端正者行不义之举,让聪明人干蠢事,让勇敢者变懦弱。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正是:在社会情境下,人们是如何认识自我、吸引他人、影响团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和普通人的距离最近。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并且依然健在的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心理学方面的成果来改变人类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他在费斯廷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认知失调理论; 在种族歧视泛览时,他用一个心理学实现,促进了种族间的团结,减少了偏见和歧视;他的代表作那部----《社会性动物》,更是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教材,翻译成14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畅销。因为他,无数人爱上了心理学。
他为什么要做些?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答案要在他晚年的口述自传---《绝非偶然》中寻找。
在这本自传中,阿伦森以流畅的笔触,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心理学理论联系在一起,晦涩的理论,被他表达的清晰明了。
如果你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想知道一位心理学家的成长历程,错过这本书就太遗憾了。
心理学家的童年不能太幸福,否则,就少了对人性的好奇,对心灵的困惑,对不幸之人的悲悯,对善意与爱的向往。好奇与困惑,各有各的不同;悲悯与向往,却是相似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社会反犹运动盛行。作为犹太人的后裔,小时候的阿伦森,经常被街区的小混混抢劫,暴打。一次,挨了打的阿伦森,坐在围栏上,为流血的鼻子止血。他难过极了:他不明白,自己与他们素不相识,却被如此侮辱。这些孩子是天生如此,还是教育的缘故。如果他们多了解自己一点,会不会免于挨打?甚至成为很好的朋友?接着,他又想到,如果自己比他们身体更强壮,能不能随意痛打他们?
阿伦森的心中,有了好奇,也有了困惑。
童年的阿伦森,是个不知不扣的笨小孩。因为天资愚钝,连家里的亲戚都看不起他。加上性格腼腆木讷,动作笨拙,更是不断遭人嘲讽。为此,他苦恼了很久。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好哥哥。父亲去世后,家里顿时失去经济来源。舅舅提议,让阿伦森则出去打工,负责家庭的日??凑耙膊缓?。好在有了哥哥的极力坚持,他才得以继续学业。
考入大学后,阿伦森一度迷失,整天只顾和自己的小女朋友卿卿我我。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地走入了心理学导论的课堂,遇见了正在讲解种族歧视问题的马斯洛。这正是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不久,阿伦森转投心理学系,跟随马斯洛学心理学。
相信在许多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一位出现引导者。对阿伦森来说,马斯洛就是引领自己走入心理学殿堂的引路人。当时,心理学的主要学派是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会把人等同于动物;精神分析学派则聚焦于潜意识分析。马思洛认为前者忽略了关键问题,而后者过于阴暗。提出,心理学家应当研究人的本性和动机,观察和访问健康且成熟的人,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让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在马斯洛等人的努力下,形成了一个人本主义学派,一度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尽管对马斯洛有些的观点,阿伦森并不赞同,但他还是十分感激这位最初的引路人。
除了马斯洛,费斯廷格对他的影响也非常之大。这也是心理学界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正是读了他的《认知失调理论》,阿伦森才决定做他的研究生。不过,费斯廷格是位严师,阿伦森常常被这位导师折磨的苦不堪言。
一次,费斯廷格拿出阿伦森的论文,不假辞色地说:“这种狗屎一般的玩意儿,是你写出来的?回去!重写!”
阿伦森捡起论文,发现上面一个字的批注都没有,大着胆子说:“你什么意见都写,我怎么改?”
费斯廷格一听,更来气了:“你都不注重自己的研究成果,没有推理出合理的结论,难道要让我来为你做这些?这里不是幼儿园!”
没办法,阿伦森只好彻底修改这篇论文,3天后,阿伦森来到办公室,忐忑地对老板说:“这一篇估计不错?!?/p>
费斯廷格看了看:“嗯,现在值得评一评?!?/p>
费斯廷格的言行,让阿伦森明白,对于科学研究,比须精益求精,这使得阿伦森在之后的研究、教学、写作中,都习力求完美。
费斯廷格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说,当两种矛盾的认知出现时,人们会产生认知失调,心理上也会有不适感。为了消除这种认知失调和不适感,人们会想办法调整认知,为自己的不合理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让自己心安理得地过下去。
举个例子说,吸烟者往往有烟瘾,离不开烟,可他们又要面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这两种矛盾的认知肯定让他们不舒服。这就需要将两个矛盾的认知加以“调和”,结论就是:吸烟是有害健康,但那是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然后,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吸烟了。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的真实性,阿伦森做了这样的实验:
他邀请大学生加入一个谈论性话题的团体,将他们分为重度、轻度、无控制三个组。重度组成员需要阅读“重口味”的色情作品,轻度组成员阅读“轻口味”的色情作品,而无控制组成员什么也不用干。 正式讨论中,会播放一段单调无趣的性行为讨论录音,组织者会逐个了解被试的评价。结果发现,重度组成员认为“相当有趣”,而轻度组和无控组人员认为“枯燥乏味”。看来,认知失调确实存在!阿伦森为此欣喜若狂。
虽然费斯廷格最早提出认知失调理论,但阿伦森对它的完善却起了关键性作用。他发现,认知失调和个人对自我意识和认同有莫大的关系。他指出,一个高自我意识的人更容易产生认知失调,一个人缺乏自我意识的人,自己当下的言行与过去的言行有什么不同,他们很少思考。从而轻松地从一个极端状态跳到另一个极端状态。
求学生涯结束后,阿伦森一直都在各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他来说,最大的愿望是用学识改善社会。197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开始实施种族混合的教学制度。几周之内,不同种族的学生冲突不断。为了消除学生间的种族偏见,他们模仿拼图活动,设计了一项拼图教室实验:
不同种族的学生,被他们随机分为六人一组的学习团体。当天的课程也分为六部分,每个学生负责六分之一。就像完成拼图一样,小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与传统教室的学生相比,拼图教室的学生种族偏见更低。
从那以后,心理学家们根据此项实验,发展出类似好几项的合作技术,有力消除了不同种族学生间的偏见。一个叫卡洛斯的还写信向阿伦森致谢。
卡耐基说,要让他人喜欢自己,最重要的是持续赞美他人。然而,对于陌生或者好无来由的赞美,真的能让我们产生好感吗?怀着这个疑问,阿伦森设计了一个试验------被试连续7天获得陌生人评价的反应,评价有四种:
持续赞扬
持续批评
先批评再赞扬
先赞扬再批评
按照卡耐基的理论,收获持续赞扬的被试对对方的反应应该最积极,收获持续批评的被是对对方的反应应该最消极。实验的结果却表明,“先批评再赞扬”的被试反应最积极,“先赞扬再批评”的被试反应最消极??杉喽浴俺中脑廾馈?,大家更重视对方“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
他的成就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菲利普?津巴多曾说:如果社会心理学界有诺贝尔奖,阿伦森一定是首位获奖者。
梁启超说过:“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倍链蠹业墓适拢欣谖颐窍胱约旱娜松?。阿伦森从一个笨小孩到伟大的心理学家,这一切绝非偶然。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兄长和师长的扶持与点拨,但更多地,是来自于他对机遇的把握和积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