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uupP3A56a5cZK3qj0NXG9Q
来来来,小板凳搬过来,今天小fan要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童年。
小fan六年级的时候,选秀节目“快乐男声”(暴露年龄预警)成为了本人和身边同学的追星启蒙。
当时班里最受欢迎的小女孩非常喜欢陈翔,买了很多陈翔的卡贴,拿给同学们看,于是渐渐地班里大部分人都开始喜欢陈翔,甚至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写上“陈翔勇敢飞,香橙永相随”之类的应援口号。
我当时的同桌喜欢武艺,但在“全班”都喜欢陈翔的氛围下,她从来没有公开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而最搞笑的是,隔壁班有个女生说她姐姐是“快乐男声”的工作人员,和陈翔、李炜的关系都特别好,班里好些人都跑去她那打听八卦消息,她一下子成为了最牛的小朋友(虽然到现在都不知道她说的真的假的)。
前段时间由于“六年级大粉”事件,使得大家都在谴责饭圈低龄化的问题,也衍生了不少段子。
这些言语看上去令人啼笑皆非。
仔细回忆起来才发现原来第一次对追星、粉丝有概念时,也不过刚刚十一、二岁。是一个童年末期,刚刚要迈入青春期的年龄,明明应该是学习的时间,就算有喜欢的明星,也应该多样的、浅淡的,为什么会出现全班都说只喜欢一个人、小朋友参与饭圈的情况呢?
01. 融入小圈子
“喜欢他才能和我们玩”
前段时间有一个调查,问小学生你为什么追星,得到的大部分答案和艺人并无直接关系,小朋友们更在意的是追星后遇到的朋友(当然对很多成年人也是一样)。
就比如小时候喜欢陈翔就能融入班级群体,喜欢一个偶像,就能进入一个新圈子,在同伴那获得群体感和安全感。
02. 拿到话语权
“和我们玩就要听她的”
平时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在家里要听爸妈的,小朋友不禁要问什么时候才能听我的?
带着这种被尊重、崇拜的期盼,小朋友则选择在粉圈这样一个脱离现实社会背景的小圈子里,成为可以“一呼百应”的大粉,获得虚拟的存在感。
而大粉之所以是大粉,也少不了一些“吹捧”大粉的小粉,毕竟从小我们就觉得和受欢迎的小朋友一起玩是很牛的事,不然也不会“全班”都喜欢陈翔嘛!
03. “闲情逸致”
“他怎么能这样?”
相比于成年人要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忙碌,小朋友还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没遭受过社会的毒打(不是)。
很多成年人追星是为了有个忙里偷闲的娱乐活动,毕竟三次元生活就够烦恼了,追星基本上是为了快乐,而大部分小朋友生活都算是幸福美满,没什么可操劳担心,自然有闲情逸致focus粉圈和正主的动态。
很多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小朋友眼里简直天就要塌了,他们将在意的东西放大,便成为了带节奏的一方;而加上普通粉丝小朋友心智还未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看到大粉们仿佛显微镜般的发言,很容易成为被带节奏的一方。
04. 媒介技术的发展
“我有手机啦”
虽说小学生追星不是现在才有,但粉圈低龄化在如今成为了一种大趋势。
究其根本,还是与媒介技术的发展有关,现在整个网络空间都面临着低龄化。
追星遇到小学生同担,打游戏遇到小学生队友,网上追小说也能看到小学生评论,甚至写过很多本小说......
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代小朋友自幼便浸泡在网络媒介之中,不仅成为鱼龙混杂的信息接收者,他们自身不成熟的言论也帮忙缔造着乌烟瘴气的网络环境。
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用户可以隐藏自己的社会背景,小朋友们可以假装自己是个大人,甚至是与偶像息息相关的关键人物,从而在粉圈掌握话语权。
比如小时候隔壁班女生可以假装自己认识李炜、陈翔,吸引其他小姑娘叽叽喳喳地围在自己身边;现在的所谓大粉也依然可以编料爆料,吸引一群不明是非的小粉巴结。区别在于,隔壁班女生的爆料只在我们年级内部流传,而网络爆料则如洪水猛兽不断扩散......
六年级开始对明星萌发出好奇与幻想,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加上现在的小朋友普遍发育较早,这个年龄可能会再提前。只是如今的技术发展给了小朋友更多接触粉圈的途径和隐藏年龄身份的可能性,使他们的活动和影响范围扩大,甚至造成了成年人被小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使人啼笑皆非。
在这种快速信息时代,小朋友们的上网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家长与老师都需要多多关注,试图从学习领域让小朋友获得同样的成就感, 同时所有粉丝也都要谨记,少上网多读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偶像一起成长,未成年人尤其如此。
-? E N D? -
撰稿人:被同担小学粉气到的小fan
?(^_-)
速速关注小fan
追星路上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