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由于交通速度和信息传递很慢的特点,大多数人掌握较少的信息和较少的选择机会,往往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自己的生活。
进入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时代后,日新月异这个词则被“秒”新“日”异而替代!从“日新”到“秒新”,中间的变化速度何止十倍百倍啊,而一般人的自我进化速度怎么能如此快的“更新学习”呢?
秒杀、秒变、秒赞等等极速效应下,如何调整个人的应变策略呢?毫无疑问,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加速的过程中,高铁比绿皮车至少提速3-5倍,电子邮件比邮差提速几十倍以上,全球网上购物比普通商场购物提速和提量何止数倍以上,线上学习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就是百千万倍以上了。
爱因斯坦有个著名公式:“E(能量)=m(质量)xcxc(速度的2次方)”。如果速度c已经比过往快5-100倍了,我们的身体素质快5-100倍估计比较难,但我们选择高质量的生活元素则比较容易。
人类最好的围棋手已经下不过人工智能的围棋手了,估计以后弹琴、绘画及很多标准化的东西都会被人工智能极大的超越,这些充分说明仅仅追赶速度是不够的。
但人们先天具备的良知、仁爱、孝善及遵循经典的智慧去高质量的生活与合作,这种高质量的先天美德是可以去提升和回归的。从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国的国学热,以及儒家的思想再次兴盛来看,也似乎说明了这种趋势。
《弟子规》中有“事勿忙,忙多错”。 《道德经》中说:“多则惑,少则得”。 从苹果手机到小米的崛起,雷军总结了“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的法则,马云则强调“诚信、客户至上、拥抱变化”等“六脉神?!钡暮诵募壑倒?,追求趋向极致并持续进化的高质量发展原则,并高度的“专注”一个核心的突破可能就很重要了!
以高质量的持续进化的不变原则,去活用国学经典的核心原理,当移动互联网遇到国学智慧,美好将持续上演,不相信和不愿精进经典的人可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