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因上学在北京呆了好几年,期间除了天安门广场以外基本上北京的什么景点都没有去过。后来我离开了北京去别处工作,有一次因出差再次来到北京,在短短两周的出差时间里,我去了慕田峪长城、故宫、王府井……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型国企,刚入职的时候,就听人说,这种大型国企不好进也不好出,办起离职来麻烦得要死。当时我就开玩笑地说:“那就直接不好好干活,让公司主动把你辞了不就得了?!币蛭饷匆桓鲇∠?,心理便总是惦记着离职的事情,再加上国企的许多制度、人与事为我对国企负面印象的加码,在我的合同到期的时候,虽然当时有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我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直接提出了离职,而且是裸辞。第一我觉得合同到期是一个非常好的离职契机;第二如果出国学习必然要和公司签订一大堆约定,要离职就更难了。
之后我又去过一家外企,在中国的外企在遵守国家法律这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因此一般离职就是走正常流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在入职以后虽然有时因为某些事情会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其后因为一些其它的事情这些想法又淡去了。最后我发现在这家公司再也得不到能力提升的时候,我决定离职。然而离职的正确做法一般都是骑驴找马,在离职前找到下一份工作,这样会更稳妥一些。而一想到接下来我需要更新简历,还需要去各种各样的公司接受不同的HR的围观,就完全提不起兴趣,于是我的离职便被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下去——比如:公司上了一个小项目,挺有意思,干完再走好了;比如:我们当前这个大项目可能马上要结束了,要不先看看下一个项目是什么再决定离不离职?甚至于:之前认识的一个妹纸马上要毕业来这个城市了,先等她来了以后跟她聊一聊看是否投契再决定是否离职走人?就这样陆陆续续拖了一年半,才痛下决心,提出了离职申请。
我还去过一家私企。入职签合同的时候,就让签订各种各样的附加协议,总结起来其核心思想就是:如果在合同到期之前离职的,赔钱!
看到这些协议,我当场就有扭头就走的冲动。但是当初我决定来这家私企的确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就这么走人也太仓促了,我决定留下来看看。入职没两天,公司领导让我出差参加一个培训,这种公司出钱的培训自然要签订培训合约,看着合约上写明的合同到期前离职赔款多少的条款,我又有了离职的冲动。无论如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的脑海里时刻被“离职”这两个字所萦绕着,工作中遇到的一切让我不满的事情都在为我的离职理由加码,最后,我提出了离职,然后发现有好几个和我一样刚来没多久的新入职员工也提出了离职。
通过旅游与离职这两件事,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样一件事情,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我们心中对它的认识也会变得不同。外界环境让它显得越难以实现,在我们眼中它的价值就越高,越发愿意花费更多的代价去实现它。
拿旅游的例子来说,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比如说我在北京学习的那段时间),其实在那几天去景点游玩并非明智的选择——那几天正值国假,旅游景点到处是人,天气又非常炎热。相比之下,去图书馆看看书,找个游泳馆游个泳,都是更好的选择。然而,当时我并不住在北京,我也可以预见在将来到北京的机会也许并不多,因此“游玩北京的旅游景点”这件事对我来说就越发地难以实现,其价值也就越高。相对的,我在北京学习的那段时间,这些景点随时可去,其价值对我来说却并没有这么高了。同样,去图书馆看书,去游泳馆游泳,我在哪个城市都能去,因此它们的价值看起来也就没那么高了(于是到现在为止,我去图书馆看书和去游泳馆游泳的次数加起来远远不及我去旅游景点旅游的次数,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
离职的例子也是一样。老板为了阻止员工流失,拼命将离职的门槛加得很高。殊不知他越重视这件事情,在员工的眼里这件事就越有价值,以至于脑子里思来想去想得都是这件事情,于是离职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成天想着怎样才能离职,他的工作能不能干好我不知道,但他做事一定不会那么的负责任,因为他会想:大不了你把我开除了,省得我挖空心思想离职的办法。而当离职成为一件很容易就能办成的事情时,人们却不再那么关心离职本身的问题了。即使有人真的要离职,他考虑的也是离职以后的事情,在准备工作做好之前,他并不会轻易提出离职。
小时候听过的一则寓言故事,现在想来,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和风打赌谁能将旅人的外套脱去。风拼命吹,旅人却将外套紧紧裹在身上。轮到太阳的时候,它将自身的阳光尽情地洒在旅人身上,旅人觉得有点热,于是将外套脱去了。
我不记得这则寓言本身是想要说明什么了。但是在这里看来,它讲的其实就是上面那个道理:
风将旅人身上的热量带走,提高了外套这件能够保温的事物的价值,于是旅人就更加需要这件外套,将它死死抓?。?/p>
太阳为旅人提供了热量,这让外套这件保暖的事物的价值降低了,于是旅人将它脱了下来。
结婚与离婚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结婚很简单,但是人们却要经过深思熟虑,举办繁杂的结婚仪式乃至订婚仪式,他们在乎的并非结婚本身,而是结婚后的事情;而离婚很麻烦,于是那些假离婚的夫妻很多都假戏真做了——突然间有了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即使内心对复婚与不复婚的倾向在两可之间,大概也更愿意抓住这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