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息,杭州大雨,昨晚就开始电闪雷鸣,于是在屋子里宅了一天,把奇葩说关于讨论生死的那一集终于看完了。之前断断续续打开了四次,每次看了一点就关了。我知道如果看肯定会哭的很惨,所以有人在的时候不能看,需要保持好心情的时候不敢看 。正好月底两天因为一点点数字,最后的结果不是皆大欢喜 ,想着有个借口可以宣泄下,另外觉得在生死面前,我们每天经历的也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果然,看完,桌子上摆了一堆手纸。辩题是如果绝症病人想要离去,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选手们许多人是一直在哭,特别是有过亲人离去经历的比如马薇薇和李林。
在日常里,我们是忌讳谈生死的。记得小时候,弟弟很不懂事,直接问,爷爷,你什么时候死啊,结果被爸妈训了一顿。那时候爷爷还是很健康的,可是他很早之前就备好了棺木,放在阁楼,一抬眼就能望见。
爷爷的葬礼上,我第一见我爸哭,抱着棺材,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也是我第一次见人那么撕心裂肺地哭。
前几天看了几句话瞬间泪崩,说父母在,你永远是个孩子,他们不在了,你就要永远长大了,也再无地方可以任性。
自己第一次想死亡的问题,还是在大二,看了毕淑敏的《心灵游戏》。我是极其庄重得做完了那几个测试,一个人在寝室里,开着台灯,泡了一杯茶,铺了几张白纸,开始写。其中有一个就是写下自己的墓志铭。我想象的就是墓碑上自己想留下的文字,想着终究是有期限的这一辈子我怎样才算得满意。那个时候还不到20岁,经历的事情也少。谈这个严肃的问题,不过是少女的遐思。但是向死而生这个词,却一直记在了脑海里。
因为明白人生终有大限,所以在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还可以输得起的时候我总喜欢使劲折腾。那个时候我总喜欢对自己说一句,对于未来,我从不担心,我相信生活会把我变得更好。不管这句话最后到底会不会实现,至少暮年时不会是遗憾,也许做过许多冲动的决定,但是我也相信人没有白走的路。对于生命,我还是心存敬畏,对于每个出现在身边的人,我都会予以善意。如果幸运,你我能看对眼,多聊几句,那就再好不过。
? ? 我们总爱去想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想明白了,其实没什么意义。不过就是这短暂的一生里,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了以后,再提高一点生存质量。改变世界这种理想,在人生走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知道能不能实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向死而生,永远是最端正的生活态度。
写在后面,其实这个词,已经不是什么新论调了,它被大家越来越多的谈论,成了 common sense .之前有看过李开复的一个记录片,名字就是向死而生,他13年被查患淋巴癌,现在是在专心养病。有过生病体验的人估计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