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朋友介绍的,但是觉得本书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阅读吧,理念很完美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的大旗下,很难实施啊。也许台湾还可以,大城市的孩子已经进入作者所说的阅读时代,我想除了北上广深其他城市应该基本达不到作者所阐述的阅读环境中?;故怯屑傅憧梢约锹家幌拢?/p>
1.阅读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专心,在我们看到喜欢的读本时,我们会以三种形式回应:1.期待能再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2.读完一本喜欢的书之后,迫不及待想和人讨论自己的阅读心得。3.想去看一看朋友感兴趣的书,回想去阅读更多我们觉得有趣的书。
2.孩子作对阅读这件事感兴趣,他们可不喜欢被问到:“说说最近读什么书了呀,从书中得到了什么收获?”孩子只是单纯的享受阅读时光而已。有些讨论能应道孩子做更深入而细致的思考,让孩子有机会审视这本书到底带给了他什么,更进一步使他明白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大人引领孩子领会是阅读境界,不是枝江阅读视为一种排遣时间的活动。
3.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大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协助的。
4.决定阅读是否愉悦的是心境和情境。心境内在的,情境外在的环境。但无论怎样,还是心境的影响力比情境大。如果我们是充满期待,自发性地想去阅读,那么我们将很容易进入状况并乐在其中,但如果我们是百般不愿地被迫拿起书,那么阅读将沦为一项无聊透顶的作业。
5,如果老师只给孩子一份标上号码的阅读清单,然后就依着这份书单跟踪孩子到底看了多少,那么阅读在这儿就变得更像是一场阅兵。
6.给孩子清单,还不如让孩子学会做阅读笔记。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而你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状况。而老师和家长应避免在读书笔记上写评语如“你写的太简单了,做的很棒”。它只是让孩子明白自己曾经读过那些书的记录而已。更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你看人家XX都读了5本了,你才读了2本?!?/p>
7.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听故事,无论多大的孩子,如果他拒绝读书的情况下,就从听故事开始。但是老听同一个人讲故事,他们当然会觉得很没意思。我们要安排许多不同的人来为他们讲故事。从聆听故事的活动中,我们慢慢去发现,学习故事阅读的方法,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读着做准备。
8.进故事和读故事是两个概念,讲故事,有较多的情感融入其中,效果更戏剧化,而读故事,比较倾向于注重跟人感受的乐趣。讲故事的活动里,主角是说故事的人,而读故事的活动里,主角则是听故事的人。聆听别人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诠释一个故事。
9.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找机会常师傅我们不曾接触过的作者的作品和我们不够熟悉或曾经觉得难以理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