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的《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这首词上片写作者出世与入世,退隐于进取之间的矛盾心理,下片书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兄弟之间不能团聚的安慰与美好的祝愿。
词中虽有内心惆怅抑郁,但终究能以超然达观的思想,以审美的态度排除忧患,关照人生,表达美好情感,营造出一种清旷澄澈的风格。全词构思奇特,独辟蹊径,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鉴赏分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日是何年。
此词开端把酒问月,奇崛突兀。句意便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词句,不仅点名饮酒赏月之夜,而且点化了李诗的意境。在追溯明月起源与月殿年月,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向往,又惊叹造化的巧妙。
郑文卓:“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p>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白曾被人称为谪仙人,(从天上贬谪到人间的仙人)此句中作者自比谪仙,我本来就是从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趁着清风到月宫,似乎回到了仙人列班。
“琼楼玉宇”指美玉雕成的宫殿楼阁。在旧题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载“”翟乾佑,与子弟在江边赏月,有人问月中有什么,翟让弟子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中“琼楼玉宇灿然?!?/p>
“高处不不胜寒”指月殿高处,有经受不住的奇寒,唐郑处?!睹骰试勇肌芳窃兀星镏狗绞恳赌芫?,邀玄宗游月宫。及至,?!昂萏匾?,上不能禁”。
我欲乘风归去,一是自比谪仙,二是对明月向往,又在那里做归宿,还想摆脱尘世,去琼楼玉宇逍遥自在,但一个“恐”字,那里虽好,但却寒冷难耐,不可久居。
第一句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又写出了月宫的高寒。既向往天上月宫的神秘,又畏惧月宫的寒冷,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这也暗示了苏轼当时的处境。既想要回到朝廷,伴君左右,为君分忧,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写出了想逃避又无处可逃的尴尬。
“起舞弄清风,何似在人间”,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中“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词句。这一句写出了飞上月殿,忍受寒冷,不如在人间,戏舞清风,享受明月,表明词人看透世事,圆融通达的积极乐观。乘风飞升,游览月宫,月下起舞,戏弄青影,多么的浪漫。
从欲乘风飞去,到恐高处不胜寒,再到何似在人间,写出了东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由矛盾到坚定的起伏过程。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全词只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是实写。是写月光的运行,以及词人夜不能寐的重重心事。 “不应有恨,”而其实是心怀怨恨,否则为什么会常常在离别的时候月圆呢?不是平添离人的相思之苦吗?增加兄弟不能团圆的遗憾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作者很快能从月有阴晴盈亏的自然规律中,明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必然有离别。自古以来谁也无法周全,既然如此,又何必忧伤呢,不如化悲怨为旷达,在美好的月色中,不仅表达了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空赏春秋月色,而且表现了人间值得,人性美好的旷达自适的态度。
词中通篇写月。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借明月衬托别情,续写兄弟相思之苦。笔墨空灵洒脱。把酒问月,乘风飞月,月下起舞,望月相思,怨月郁闷??愿月慰人,均是想象虚笔,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