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健
众所周知,写作有很多的好处:可以记录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升和推销自己等等,甚至很多人通过写作出书,成名,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这种例子很多很多。至少我每次听到这类的故事都会陷入深深的自省,痛恨自己没有早一天开始行动,然后痛定思痛,立即新建一个博客或是把之前落满灰尘的博客打扫打扫,重新发一篇《新的开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周而复始,自己也慢慢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不知道写作的好处,而在于我们做不到,就像大多数的鸡汤文一样,要知道“总有一天”是不靠谱的。对于放弃我们总能找到很多理由:没有时间,总有更重要的事情;反正知识已经掌握了;不知道写什么;觉得自己想写的东西不值一提,怕被人笑话等等。后来我想清楚了,归根到底就是四个字:觉得不值,假如有人给我500万让我写篇博客,我想上边那些理由就都不再是任何问题了。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们心甘情愿想去做的呢?为什么我们喜欢玩游戏而不喜欢写作业?那些我们根本不需要”坚持”就能一直做下来的事情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想来想去我认为一般要符合两个条件:快速的正向反馈、相对容易。
我就曾经疑惑过学习与玩的区别到底在哪?玩游戏可以让我们相对容易的就能短时间内满足生理或是心理上的需求。但是学习首先不容易,有好处但反馈周期都相对较长,我们很难获得比较快的正向反馈??墒怯行┖醚头浅O不堆安皇敲??因为他们可以从每次考试,每次回答问题,从老师家长赞赏的同学羡慕的眼光中中得到很多正向反馈,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反馈足够快,所带来的收益已经抵消甚至大过了在学习上投入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好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的原因。
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样他就能某一方面作出成就。我认为这个逻辑反了,应该是先促使或是找到或是暗示孩子在某方面的成就,让他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别的小朋友强,他就能在这件事情上持续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例如夸奖,奖励,其他小朋友的羡慕),就会越来越喜欢做这件事情,兴趣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所以说学和玩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主要是付出成本和短期收益的差别,甚至通过调整这两个维度学与玩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每个电子竞技选手每天都要在一个游戏(竞技项目)上玩(训练)超过10个小时,对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反复练习,而每提高一点点都非常的困难,每天要被教练训,在比赛中还很难获胜,需要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对于他们来讲,这已经不是在“玩游戏”了,虽然外人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
很多牛人可以通过心智自我管理,推迟幸福感,用长远利益来驱动限制自己的行为。不过那是需要天赋和训练的,对于我等凡人,如果一定要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认为需要坚持才能做到的事情,我认为可行的办法就是:能否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鼓励方式能让我们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能够得到持续快速的正反馈,并尽量把这件事情变得容易。
回到写作这件事情,抛开那些“总有一天”才能实现的好处外,眼前的好处无外乎就是帮助我们记录理解消化沉淀学到的知识了。不过我们的内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反复出现:反正书看了,Session听了,感觉知识已经学会了,那还值得花时间写么?我用这个时间多学点东西不更好?
李光磊在《知行合一》中将知识划分为信息,知识和智慧。这解开了我很多对于学习的疑惑:为什么我看了很多书还是不会用某项技术?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Session,但是感觉却没什么用?为什么同一本书不同人看或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看会有不同的收获?原来我们之前所认为的学习只是获取信息而已,如果不思考,不行动,这些信息将一文不值,随时间消失,而浪费掉的却是宝贵的时间。
而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或是人的不同时期通过思考转化为的知识也是天壤之别的,所以说书只是一面镜子,我们读的看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而已。
所以为了真正的学到知识,而不单单的是收集信息。我们需要用行动来将获取的信息加工吸收变为自己的智慧的一部分,而写作算是比较简单廉价的方式了,所谓写作驱动学习,正是如此。就像测试驱动开发中的测试一样,写作一旦完成,理论上就可以丢掉了,发不发布,有没有人看,写的好不好,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它已经体现了它的价值。相信只要能体会到这种好处,不断地用写作来驱动学习,注重积累和推广,那些长远的好处也会自然而然的在某一天突然到来。
最后,不论你觉得上面这段文字有没有道理,它对你来讲只是一段信息,如果没有思考,没有行动,那就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