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不己的好奇心倘已衰退,人生就没有意义?!吕?br>
01.
牛顿好奇一个苹果的坠落,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奇水壶烧开时,水汽对壶盖的提升现象,造出了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好奇苯分子结构,做梦梦见一条在吞噬自己尾巴的巨蟒,旋转盘桓,最终提出闭合链分子结构,推动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好奇心,是人类探寻未知事物一台情感发动机。它会影响人体的感官体验,在人类遇见未知前,激发人类探寻事物的内在欲望。
准确地表述,好奇心又可被称为「认知需求」。认知需求量大的人,就是好奇心强。
而好奇心强的人在事业上往往更容易较大成功,他们涉猎广泛,不仅在自己领域钻研极深,也积极学习其余相关领域,最终成为行业大牛。
02.
既然好奇心如此重要,就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好奇心。
在心理学上,好奇心是一种行为倾向,是指个人遇见新奇事物时由内在激发的动作、语言、思考等活动。
因此,一切由内在本能驱动下进行的学习、思考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好奇心所驱使。
而在日常生活中,好奇心又分为两种,一种叫消遣性好奇,另一种叫认识性好奇。
消遣性好奇:打听娱乐八卦,寻找朋友圈的逸闻趣事等等。这类好奇心的价值程度较低,以娱乐休闲为主。
认识性好奇: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不断探寻,直到得出自己满意的结果。这类好奇心的价值程度高,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归纳总结等行为活动为主。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控制我们的消遣性好奇,适当增强我们的认识性好奇。
但是,成年后的我们被“成人”教育后的条条框框限制,很难走出世俗经验下的枷锁,遇见一个问题不愿意重新出发,认识性好奇在不断被压制。
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
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社会上的人们(包括局级干部)一种也讲不出,因为不敢讲。
成年后的我们,不愿意再像小孩一样思考的原因,一小半是源于对司空见惯之事的漠然,一大半是源于社会对不适合、不遵循学校教学思路的好奇心的冷漠与压制。
此外,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就是一件未处理过的事摆在自己面前,自己已然不愿思考解决,第一时间是希望求助或者询问,然后照搬方法。
这种没有探索新事物、新方法的认知,会逐步消磨大家对生活、学习的热情,最后使大家落后于这个时代。
03.
那么,如何提高自我的认识性好奇,摆脱过去事物对好奇心的封闭呢?
本文提供三个方法。
001 多角度提问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
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
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
“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p>
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
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br>
提问,是激发自我思考的一种有效办法,也是走出封闭枷锁的第一步。
而多角度思考,就是将一件事或者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情景或者人身上,想象每个状态会发生的现象,对于无法思考得到的信息,就查阅资料或者实验验证。
将问题置于不同情景中,就能得到多个特殊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全面性,保持好奇。
同时,将问题置于别人的视角,与自己的答案对比,必然不同,这也能保持好奇。
002 狐猥策略
狐:狐狸。
猥:刺猬。
狐狸躲避敌人的方法很多,而刺猬只有一种,就会把自己缩成一团,用刺来保护自己。
狐猥策略,指的就是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要像刺猬一般,至少精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像狐狸一样,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多种可能性。
在学习时也是如此,认真钻研一门学科,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交杂糅合,才能在自己大脑中的理论地层长出新的花瓣,实现创新。
003 匠人思维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强调匠人精神,到底是在强调的什么?
是细节。
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想保持敏感的好奇心,学习匠人精神,就要足够重视每一个细节。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上,往往是蕴含着一个巨大的改变。
举个例子。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把氯气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
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张标签了事。
直到以后一位法国科学家证实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
他因此称这个瓶子为“失误瓶”,在今后用以告诫自己。
当然,类似于细节上决定成败的例子还有很多,就像青霉素的发现一般,要是弗莱明没有足够仔细,那么青霉素的诞生还会推迟很久,更多人的生命可能会丧失。
总之,好奇心是个人认知需求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它刺激我们向外积极探寻世界,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由于外界环境对我们的约束作用,使得成年人的好奇心不再敏锐,因此我们亦可通过三个方法——多角度提问、狐猥策略、匠人思维,来保持和提升我们的认知需求,即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