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的笔记本中,有一篇未完成的读后感,保存了已有五年。每次看到,心中都有点激动。也从未想过要将它继续写完,毕竟,那本书我并没有看完,因为无法强迫自己再继续看一个字。书名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作者周国平。
书中的主要内容,我就不多赘述了,只能说是太悲伤。?妞妞,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刚刚牙牙学语不久,便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依恋和渴望,带着父母加倍的宠爱,在父亲一次次绝望的祈祷中,未满两岁,悄悄地走了。这是一位父亲与女儿的生死离别,令人心痛。
虽说结局在翻页之前便已经知道了,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仍好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几乎奔溃,于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周国平不亏是哲学家,连这么悲情的事情都能写出来。读完全书确实需要勇气,我没有读完。即使在几年后,将周国平的另一本书《宝贝,宝贝》通篇拜读后,依旧没有勇气去重新翻开《妞妞》。
(2)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仙逝。先生一生低调行事,虽身份特殊,作品众多,但从不宣传。她说,不能让一些读者因为我的名读了我的书后因内容一般而变得失望(原话不知道了,意思大概如此)。虽然如此,但她的一些著作仍在读者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仨》是其中一部。
由于对那个时代多变的形势和一些文人学者不平等遭遇的不满及不理解,我很少会去主动寻觅那个时代的作品。杨绛先生的作品,之前我从未读过。和杨绛先生同时代的文人,我读的最多的文章,恐怕算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了,因为读他的文字会很放松。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凡人学者,想法与平常心一致。
阅读《我们仨》也是偶然。杨绛先生仙逝后,她的作品又登上了线上线下各类书籍排行榜。有次和庆儿去书店,庆儿说起某某同学已经将《我们仨》和《洗澡》都看完了,向她推荐。虽没有看过《洗澡》,但从介绍中得知是描述那个时代的事情,估计庆儿读来会遇到很多解释不清楚的问题,于是便给庆儿先买了这本《我们仨》。?
国庆前,庆儿说已经看了几页《我们仨》,对于里面的描写不是很懂,于是我便将书拿了过来,准备自己先读,然后再和庆儿交流。
书不算厚,两个半天便看完了,但看的过程并不轻松,好几次都停了下来,等心情平复后,再继续阅读。杨绛先生有一颗坚强的心,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的两年间前后病逝,对她的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钱媛,杨绛先生经历了女儿出生、成长、立业、成家、去世的整个过程,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忍受的。孤身一人时,先生完成了女儿的遗作,就是这部《我们仨》。
这是一位母亲和自己的女儿、一位妻子和自己丈夫之间的生死离别,令人唏嘘。?
(3)
之前有一部国产剧集非常火爆,描述的是家有初三学子面对中考压力的家庭轶事,得到很多家庭的共鸣,连很少关注国产剧集的我,也约了庆爸一起观看这部《小别离》。但由于庆儿初三时间紧迫,为了不影响她学习,于是和庆爸只是利用庆儿不在家的间隙里抽空看上一段,因此,看片的进程异?;郝?,两个月下来,国庆前刚刚看完16集(全剧45集)??雌墓淌悄ト说模蛭行┣榻谙M砩夏芄豢吹?,但看到酣处,庆儿回来了,只好暂停,等待几天后找机会再继续。??
为了能够早点知道后面的情节,于是便找来了同名小说《小别离》?,没想到小说中的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与连续剧完全不符,可以说,连续剧虽然改编自同名小说,但人物设定更加丰满,情节更加曲折。很少能够看到比原著还精彩的改编剧集,《小别离》是其中一部。
抛开其它细节不谈,女孩朵朵与父母的离别却是原著和剧集中都有的。虽然还没有看到剧集中的别离,但原著中的别离却仍然能让我感到不舍、不忍心。方圆夫妇不忍女儿面临国内日益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毅然决定卖房托人将女儿送出国去留学?。这是父母与女儿的别离??梢栽ぜ氖牵涠湓诠舛潦槎嗄旰?,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必定会与国内不同,那么会不会和父母形成新的隔阂,譬如书中方圆的妹妹方芳与父母因朵朵的出国问题而造成的相互不理解,直至生死离别仍不能解开,这同样令人无法释怀。
三本书,三种离别,一种悲痛,使我忍不住将他们拴在一起写了这篇观后感。前几年央视发起过这样的一份调查——你幸福吗?曾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调侃。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窃以为,幸福就是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幸福就是家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我享受着这份幸福,并且希望永远沉浸其中。虽说人生中的有些离别是无法避免的,但何不珍惜当下,把握和家人幸福生活的每时每刻。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