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白居易传》看完了,《杜甫传》只看了一点点。想到之前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对比了白居易的《新制布裘》,觉得二人身上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广厦之愿: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较于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更多地表达了他对个人遭遇及国家、人民深深的忧虑和关切。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在经历了十年长安的艰辛生活和五六年“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后,终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有了栖身之所。然而,好景不长,一场大风将茅屋吹破,大雨接踵而至,杜甫一家遭受了严重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笨闶强穹缢僚啊⒚┎萋曳傻木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无助与绝望。然而,杜甫的情感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由此及彼,想到了那些同样在风雨中飘摇的贫寒读书人?!鞍驳霉阆们蚣洌蟊犹煜潞烤慊堆?!风雨不动安如山?!闭饧妇涫肿趾?,句句断肠,展现了杜甫博大的胸襟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饱经风霜。他亲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用自己的笔触,将这一切真实地记录下来,传达给后人。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倾诉,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睹┪菸锓缢聘琛繁闶钦庋皇壮渎枪敲袂榛车淖髌?,它让人们在感受到诗人痛苦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那颗热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心。
布衣之暖:白居易的《新制布裘》
《新制布裘》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八年(公元811年-813年)间,这一时期,白居易正为母守孝,居住在渭村。他深入民间,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艰辛生活,内心充满了同情与忧虑。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反映了诗人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与忧虑。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制布裘的温暖与舒适。然而,他的情感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由此推己及人,想到了那些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百姓?!罢煞蚬蠹婕茫穸郎埔簧?。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这几句诗,字字铿锵,句句深情,展现了白居易超越自我的博大胸怀和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
白居易的一生,始终秉持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他深知,文学不仅仅是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更是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的有力工具。因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百姓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缎轮撇剪谩繁闶钦庋皇壮渎宋墓鼗车淖髌?,它让人们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白居易的《新制布裘》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然主题不同、风格各异,但都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将百姓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挣扎。
白居易的《新制布裘》以“布裘”为线索,通过描述自己新制布裘的温暖与舒适,进而推己及人,想到了那些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百姓。他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那颗温暖而宽广的心。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茅屋”为背景,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大雨淋漓的困境,进而想到了那些同样在风雨中飘摇的贫寒读书人。他的情感悲壮而激昂,让人感受到了他那颗坚强而执着的心。
两位诗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但他们都用自己的笔触,将百姓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真实地记录下来。他们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倾诉和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更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更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白居易的《新制布裘》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是两位诗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更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看了白居易晚年看透官场的躺平,对比杜甫的晚年,再看看这两首诗,觉得白居易是在模仿杜甫,但境界没有杜甫高,故而杜甫是“诗圣”,而白居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