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吃的文章,抓谁来下锅比较好呢?想来想去,抓了一把馄饨,下去吧您。客官且来尝尝,这在大江南北都有戏份的巧食。
馄饨一物,名称甚多,各地叫法不一,特色不同。店家大概汇总了一下,北国一般皆称馄饨,南国花样较多,四川的抄手,广东的云吞,台湾的扁食,湖北湖南的包面,江西赣州的清汤,五花八门,听上去没一个正常,身披花花绿绿的马甲,说白了,虽然底汤有差别,甚至馅料有差异,但脱了壳都一样。古文献记载多以“馄饨”最早,咱也拿馄饨说起。
馄饨,hún tun,来跟着店家念,hún tun。日常大家都hún dùn hún dùn的念,但人家的官方发音还是要晓得的。虽然每次纠正舍友的发音时,他们都一脸鄙夷地看我。
长江一条线,对此物的划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画在了底汤上。此处不得不说,馄饨小吃,汤食二者缺一不可,不仅是相映成趣,简直是珠联璧合。故也有馄饨汤的叫法。
北国汤多为高汤、骨汤、浓汤,南国多为清汤。高汤多是猪大骨、鸡骨熬制,却不显油性,若捏了鼻子去探,用大勺缓缓一搅,清荡荡的像能溅出水花来;若是手关一松,数不尽的浓香直将你像汤锅里拉去。怕是没有馄饨,来一碗这汤也美得紧。南国的汤少了这些细炖慢熬的繁复,却也不失风味。汤是滚水几瓢,点些酱料,洒些伴菜,左一下右一下,清汤反倒变得浓醇扑鼻。
旧时的北平,大街小巷常有馄饨担,吆喝声远远响起,美味扑面而来。不同于如今清早还常见到的油条豆浆摊,馄饨担必是行走的,久驻不得。停一停,早已馋坏的人们吞下两三碗,挑担继续上路,美味继续奔波。
简简单单一条杆,前锅灶,后方担。小煤炉置于前方,大盘置于其上,碗碟酱壶正坐四方。干货尽在后担,一层肉馅,一屉皮子、菜碎、虾皮,一桶热汤,现吃现包,现煮现出,随时加汤,好不方便。
馅料种类太多,难以说尽,细细来看,个顶个的鲜。但就平日最常见的鲜肉馄饨,有心人自可做的美味无比。肉馅当细不当碎,当绵不当连,怕用刀刃剁毁了,也可用刀背慢慢做工。既是鲜肉馄饨便不需再馅上更作文章,拌馅时顺着一个方向,不捣来捣去即可。作料齐全最好,米醋、酱油、花椒、辣子、虾皮、紫菜、葱末、韭花、蒜泥、胡椒粉,点点洒洒,恣性调配。
馄饨通常也大不得,自古以来常是作为小吃。河北这边有吉祥馄饨店,馄饨个个半拳之大,食客们也都冲着饱腹而去,馅料很是不错,吃的也满足,但终是追求大客流量的商品食物,少了些心里的期许。汤味不错,但只是料包下锅,草草放几片香菜,或是几颗榨菜。
当然,那么繁复的作料是难配的很了,大类是心中一个小念想罢了。有上一碗馄饨,已是很好。大学食堂一楼有家馄饨店,嘴馋了便买来一碗当小吃解瘾。最是冬日晚自习后,直奔食堂,迫不及待捧上一碗,随意找桌,或是和对面的友人闲聊几句,或是静静享受一份安宁。汤面上飘着几点香菜,热气似是把香味毫不吝啬的蒸出,小馄饨的肚腩沉入碗底,片片薄皮上下浮动,散散张开,如同少女的裙边。害羞着蜷缩的紫菜再筷箸的挑逗下缓缓张开,形形色色在小碗中荡漾,色香味俱全?;蚴窍赋?,或是大啖,干货清理完后,一碗汤汁趁热下肚,只觉得胸腹暖如春,于冬日食如此,虽无弄汤细料,亦是快哉。
太多的细话,来不及说更多,客官若有兴趣,改日再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