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h4>
? ? ? ?我的理解:这章是成语“功亏一篑”的源头,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言下之意”却回味无穷?!绑瘛本褪亲巴恋闹窨穑倚∈焙蚣?,只是我们不用这种筐,用的是畚箕,地域不同用具不同??鬃诱饫镒髁艘桓龊芫畹睦啾龋壕腿缫煲蛔?,还差最后一筐土,(因为某种原因)停下来了,实际上是自己停了;再如要把一个坑填平,虽然我只是填一筐土,这就比原来高了一点点,这个进步也是我自己的进步。周岭先生的《认知觉醒》把人脑分层三个区域,分别是本能脑(鳄鱼脑)、情绪脑(猴子脑)和理智脑。就生物进化而言,本能脑产生于3.6亿年前,情绪脑产生于2亿年前,理智脑产生于250万年前,如果以人的生命100年为限,本能脑已经100岁,情绪脑55岁,而理智脑还不满一岁,所以人的认知、行为往往都受本能和情绪的控制,因为他们太强大了。从本章可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非常清楚人脑的“问题”所在,所以用这两个类比告诉学人,修身应该用年轻的“理智脑”驱动“情绪脑”树立自信(平地),让“本能脑”享受成功,以便于在“瓶颈处”仍保持耐心和坚定的行动力(为山),不至于“功亏一篑”。
? ? ? ? 言语意旨:孔子这个类比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最后拼的不一定是智商,而是耐力与定力。第二,我们没办法一口吃成胖子,但一定可以一点一点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结果一定能把绝大多数甩在后头。第三,修身要有造山的坚决,失败可能就在最后一筐土,不管什么理由,都是自己的内因使然;修身还要有平整地面的自信,多一筐土就升高一点,只要坚持,地一定可以平掉,切莫自暴自弃、自我设限。第四,所有成功与失败的根源都在自己,不在所谓的“客观”。所谓“圣人”,就是能够让理智掌控本能和情绪,充分运用情绪和本能的爆发力、行动力,积极完成理智所需要的“工作”,从而达到最高境界。
? ? ? ? 知行合一:昨天看到一则新闻,咱们时速450公里的高速列车已经组装完成,试运速度400公里,运营时速450公里,这是令人自豪的。速度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无需多言。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速度上去了,单位时间内的人流量大了,资金运转的速度也就快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不言而喻。不过也正因为快,人心浮躁了,什么都想快,没时间坐下来看一本大部头,没时间慢慢欣赏身边的风景,更没有时间等待漫长的成功之路,抖音、小红书成了生活常态,一夜暴富成为生活梦想,一举成名制造形式主义灾难......
? ? ? ? 我们都崇拜股神巴菲特,可巴菲特近二十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才10.96%。中国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营业以来,也出现过诸多几年翻几十倍上百倍的“股神”,不过到现在还有几个这样的“股神”在股市里“活着”呢?其实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懂,一到面对现实,就保持不住了”,因为“贪婪”是人的“天性”,一个人可以征服世界,却往往征服不了自己,正如孔子所说的“止,吾止也”,不要说那么多的外在理由、客观原因,问题都在自己身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因为君主个人的贪欲无限放大才断送了王朝、断送了性命——贪欲越大就越无能!
? ? ? ?前些天和同事聊天,我以《说文》对“育”的注释“养子使作善也”为证,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善人。他却说“不会保护自己也不行”,还说“做善人可以取得一定利益,但是取得利益更快的还是恶人吧?”且不说他把“善人”等同于“蠢人”的逻辑问题,严重的是他后一句话中所隐含的把利益当成人生全部的畸形人生观。虽然内心有那么一点着急,但是放眼望去,又有几人不是把利益当成全部?这样的认知层次决定了永远都不会去做“为山”“平地”的傻事,更不用说“未成一篑”“虽覆一篑”的具体行为了,所以改变人的基础认知,是提升认知能力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方向,结果只会南辕北辙。
? ? ? ?面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功利主义统治人心的现状,我们是否能慢下来、静下来,回归世界的本源,思考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如果随波逐流生老病死,那就和所有的动植物没啥两样,也就不需要想什么做什么了,尽管随波逐流、苟且一生罢了。如果内心不甘于堕落成猪狗牛羊,也许还能想着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甚者还有一点点使命感,那就应该给自己立一个修身的远大目标,发一个普度众生的不变宏愿,以理智驱动情绪和本能,用平整土地的自信、建造大山的毅力一点一点进步,一点一点成就,结果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在最后的时刻坦然的说,我没有白来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