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C.S刘易斯说:“只能被孩子喜爱的儿童文学,是不良的儿童文学?!?/p>
在陪伴孩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也十分感恩能获得以成人的视角来解读这些优秀绘本的机会,使自己的心灵收获成长。
比如,新西兰童书作家特蕾西莫洛尼(Trace Mornoney)的代表作《我喜欢我自己》(港台版译《我爱自己》),就是我和孩子百读不厌的绘本经典之一。
它以浅显的语言,向读者灌输“爱自己”、“喜欢自己”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会培养出自尊、自信、自律、乐观、包容等诸多好品格,从而奠定了幸福人生的基石。因此,这是个很值得每个父母和孩子好好探讨的话题……
?文章开篇以毛毛兔的自述开始,讲述喜欢自己身体的一切,包括小手、脚趾头、耳朵、小鼻头……
一个爱自己的人,会无条件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长相、性格和能力,无论它们是否存在缺陷。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人还是挺多的。
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我的眼睛怎么这么??!”“腿好短??!”,“脸上又有这么多痘痘,丑死了!”……这样的自我嫌弃是不是挺耳熟的?近年来媒体常报道一些人因为整容手术而毁容,有的甚至因此命丧手术台,究其心理根源,就是没有学会“爱自己”这门功课。
中国古语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惫湃硕季醯茫桓鋈苏涫幼约荷硖宓娜?,就是孝顺的开始,因为这些都是父母赋予我们的。
一个懂得自爱的孩子,不会随意整改自己的面容,不会放纵食欲制造肥胖让自己远离健康人群,也不会放任酒精和毒品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他了解,身体是父母给的,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哪怕它具有瑕疵,也是富有魅力的!
毛毛兔说:“我最喜欢自己微笑的样子,看,就是这样?!蔽颐浅K?,爱笑的人运气通常不会太差,那是因为,当你微笑时,这微笑具有感染力,给人友善、亲和的感受,别人也会同样报以笑容,令你的生活充满笑声和快乐。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如果你快乐,就会吸引来同样快乐的人或事,吸引到生命中美丽的事物。
一个爱笑的欢乐之人,必定是从内心里喜欢自己的人,他欣赏和悦纳自己,不会苛责和纠结于自己的过错,相应地,他也不会热衷在别人身上找毛病。
一个懂得接纳、包容他人,鲜少焦虑、不忿。他会给他人带来积极的情绪,必然受到身边人的欢迎,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接近快乐和正向的事物,没有人愿意和牢骚满腹者为伍。
“我喜欢我自己,我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泵扛龊⒆佣枷不段抻俏蘼堑赝胬?。
瑞典童书作家林格伦说:“在一定的安全与道德规范内,对孩子发展身心灵与想像力最好的法门,不外是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玩乐?!?/p>
一个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快乐儿童,会享受自己的兴趣,喜欢和朋友一起玩乐。无论是读书、画画、打篮球、玩滑板、砌沙堡……在自由玩乐中,孩子们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和动手协调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这些都将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健康、积极,更具有活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适时向别人求助,并不代表无能和弱小,正如毛毛兔说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很多患抑郁症的成年人,耻于开口向他人求助,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了解我”,任由自己孤独地在封闭的自我世界里挣扎。
也有一些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他们或者觉得向别人求助,是一种承认自己能力低下的行为,所以努力做个“不求人”的 人。
然而,试问,这样的生活过得容易吗?即使果真面面俱到,相信也是很艰辛地度过。
我希望孩子懂得,其实,只有一个自信的、心胸开阔的人,才会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向朋友发出求助,因为他受“自己是值得受到帮助”的信念支撑。同样,当他的朋友遇到麻烦时,他自然而然也会张开怀抱,他们之间的爱是相互流动的。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开拓成功人生,然而,什么才是成功?
股神巴菲特,他的大儿子对经营农场感兴趣,大女儿做家庭主妇,老三投身音乐创作,无一追随他的金融帝国。巴菲特从未给孩子们加诸子承父业的压力,而是鼓励他们努力“做自己”,用尽所有心思和力量去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因为他深谙,一个人只有找到兴趣所在,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迸发热情。
巴菲特的三个孩子,最后,老大豪伊成了农场主兼摄影师,女儿苏茜成为“养育了两个很棒的小孩”的全职妈妈,老三彼得则从一个不知名的音乐人做起,后来成功问鼎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彼得说:“假使我宣布自己的乐趣是捡垃圾,我的父母看到我整天待在垃圾车上,也会感到欣慰,只要我喜欢自己的工作,对他们来说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作为一个成功父母的自信。
一个能够过好自己人生的父母,总是很愿意放手让孩子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而那些喜欢操控和改造孩子的父母,反而造就了不敢向外自由探索、内在力量薄弱的子女。孩子的问题,从来是父母教育方式的投射,喜欢指手划脚的父母,他们的自身内心是脆弱和自卑的,或许他们更要修习“喜欢自己”这个课题!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一直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爱自己呢?
我知道,如果我不爱自己,其实也没法真正地爱自己的孩子,更没法教会孩子如何爱自己。
如果当父母的自己是匮乏的,又如何有给予的自觉呢?
有不少的成年人,他们并非天生“不爱自己”,反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严苛和控制型的环境,缺乏爱、宽容和关注,慢慢地被来自身边亲友的负面暗示所困住。成年人在对儿童有意无意肆无忌惮的贬损中发泄自己的负能量,却没有考虑到把孩子推向困苦的心灵深渊的严重后果。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停止抱怨、自责,学会认可 、接纳自己的一切,只有当你对自己产生美好的感觉,才能给人美好。
爱自己,是值得我们持续一生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