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拿过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巨鲸歌唱》,感觉很特别。文风绚丽多彩,思想深邃却不深奥晦涩。作家周晓枫擅于借用形象的手法,以小见大,赋予自然科学现象以贴切深刻的哲学意义。这份精益求精的作家精神,和针砭时弊的作家意识,值得点赞。
文章虽然如诗如歌,但是没办法带我进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可能这些文字太飘渺,太关注自我。如果是一个缺少向内体察体验的读者,应该会更能耳目一新。
其中我最喜欢的两篇是《巨鲸歌唱》和《毒牙》。
《巨鲸歌唱》里有波诡云谲,灿烂辉煌对于海洋与海洋生物的无限想象:力拔山兮,不断巡游的巨鲸;若灯火闪烁,幽魂游荡的轻盈水母;看似毫无规律其实受引力牵引的潮汐;纵横捭阖,傲视群雄的海鸟;色彩斑斓,被人们收集的贝壳;独来独往,嗜血冷酷的鲨鱼……
《毒牙》中记述了“我”与天才毒舌,心直口快的挚友方希的交往,饱含作者对这份情谊的珍视与感激。
摘录一些书中惊艳又深邃的段落:
这奇怪的对称,也许反倒是通约的法则:唯轻盈之物才能制衡最大的重器。比如灯塔之光指引万吨巨轮。比如理想,仅凭它动听的发音,可以让几代人甘愿付出喉咙里的血。比如死,为了抵偿它的安静,我们动用了一生的喧嚣。
我常常觉得真理就像鱼鳞:闪耀,零碎,易于剥落,弥散腥气又难以食用。
鱼群之所以焰火般瑰丽,秘密在于它们从不彼此碰触。深渊般的大海里,这些远离父母、天性体温冰凉的孩子是多么需要那完美的孤儿般的距离。
因为它能够制造龙涎香。肠胃里恶臭的病态分泌物,竟然成为香料的重要来源,这种悖论如同在揭示着:哲学家如何把自身难以消化的黑暗,转化为供给世界的营养。
从最大的海洋动物鲸,到最大的陆地动物象,还有最大的鱼,无一例外,体型最大的动物,仅以微小之物为食。这种独特的偏食习性,降低了巨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上帝的戏剧性安排,似乎,意味深长。
我想象,在那被冰刃重重环绕的刺骨冷水中,缓缓上升的,是鲸,是它教堂般庄重的身体,以及执着的能够对峙绝境和危险的某种信仰。澡雪之鲸,只存在数天的短暂可能,与极光相遇,此后极地海洋将完全被冰原和黑暗封锁。就这样,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仰视天空最奇幻的光芒,开始,极光下的孤独歌唱。这也许就是迁徙的神圣目的,就是它的祈祷与尊严。世间的一切,似乎都被巨人的歌声所覆盖;这仿佛是鲸对极光的一种朝圣仪式,也仿佛是极光对鲸的一种无声加冕。
黄集伟先生这样评点:“深刻新鲜是一个方面,毒辣端庄是一个方面。而在融会如上之外,方?;菇腥と谌肫渲校媸窍氩坏?。这样,方希笔下出现‘俏江南’里似乎书面得妥帖无比的麻、辣、烫——看上去时髦,精致,端庄,可骨子里却冰心侠骨,铁面温柔,一种爆笑完毕终于绝望的阅读效果就此达成。”
作为评委会主席,方希既羞涩又无耻地,为自己做出如下获奖评语:“方希其人,如异花初胎,碧宇菲微,进而如急风骤雨,退而似坐沐春风。感怀如曲水流觞,风流跌宕;心地似水晶透明,邪莫敢伤。除了难看点儿,几乎就是一个大众情人的范本,回肠荡气的女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