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可它究竟存不存在?世人都说这是陶潜虚构的精神家园,根本不可能有这个地方,要不然早就被人发现了……可这是真的吗?? ?
? 晋太元中,湖南常德桃花源,一位年轻人,在漫山遍野的桃花丛里找到了一处用破麻布做得标记,哈哈大笑倒在了地上。?
? ? 时间回到3年前,武陵人扬小二报武陵郡太守发现一处自秦汉以来未曾有人接触过的洞天福地,希望太守带领全郡百姓前去避难。太守立马派人跟随扬小二一同前往寻觅。结果接连找了几天都没下落,太守下令处死扬小二。同村渔人为扬小二感到惋惜,联名请求放过扬小二,太守不从,武陵郡人议论纷纷。得知此事的刘子骥前去寻找桃花源。?
?
? ? 扬小二自幼家贫,靠吃百家饭长大。心地善良,立志有朝一日回报家乡父老。一次偶然,误入桃花源,发现世上竟有如此淳朴自然,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之地,迫不及待想带同村父老一同前往桃花源躲避战乱。? ?
? ? 扬小二在桃花源受到众人拥戴,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扬小二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扬小二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扬小二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扬小二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离别之际,秦汉父老乡亲前来告诫“不足为外人道也”。
? ? 走出桃花源的扬小二开始纠结:“秦汉父老是父老,家乡父老也是父老。到底该不该带家乡父老前去避难?”不知道怎么办的扬小二前去向抚养他长大的扬大叔请教。? ?
扬大叔是一个热心肠的老汉,平时村子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他都会第一个冲上前去。? ?
? 扬大叔其实并没有娶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到处都是战乱与屠杀,扬大叔年轻的时候靠自己的头脑做点小本买卖,不停地游走于山水之间。一次做买卖的时候在路上捡到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本来想转头就走的扬大叔实在不忍心听到孩子的哭声,就顺手带回了家里,取名扬大妞。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妞越来越大了,而扬大叔家里却越来越拮据了。懂事的大妞经常帮扬大叔做点家务活,扬大叔也经常闲暇的时候去溪里捕鱼。? ?
一次正在溪水里捕鱼的扬大叔走着走着好像听到了有小孩子的哭声,定睛一看,溪水边被鲜血染的通红,几具尸体浮在溪水表面上。岸上散落了一地的马车碎片,一个包在襁褓里的小孩子挂在树枝上,不时地发出哭声。这就是扬小二。?
? ? 扬大叔把扬小二接回家中,本来就清贫的他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了。不得已带着扬大妞开始了讨饭的生活,就这样东家乞西家讨的把扬小二也拉扯长大了。扬大叔虽然不识字,可还总是告诫扬大妞跟扬小二以后长大了要好好报答家乡父老。? ?
? ? 长大后的扬大妞总是帮同村的孤寡老人洗衣烧饭。扬小二总是把捕来的鱼儿分给乡里乡亲,扬家人被十里八乡的人赞誉有加。?
得知桃花源存在的扬大叔毫不犹豫地劝说扬小二立马报官,救一村人跟救一郡百姓哪个大哪个小,当然救得人越多越好!扬小二听后仍觉不妥,遂问扬大叔这样做岂不是背信弃义,扬大叔劝诫身处乱世,当以保命要紧,秦汉父老乡亲隐居桃花源自会理解。?
? ? 听了劝诫的扬小二抱着“拯救一郡百姓”的心愿立马前去报武陵郡太守。
? ? 武陵郡太守一听,大吃一惊。这世上真的会有如此安宁祥和之地,竟然不在我武陵郡太守管辖之下。一面安抚扬小二,一面私下密谋如何打消这群愚民移居念头,所有人都离开了,武陵郡太守岂不是也没得做了。
? ? 扬小二被武陵郡太守以愚弄欺瞒之罪处死。所有求情者一律杀无赦。得知如此暴行的南阳郡高士刘子骥不甘心放过寻觅桃花源的机会,抱着就算“救不了一郡百姓,救一个百姓也就无怨无悔了”的心愿。于是,“欣然规往”……? ?
三年后,一直不停地在寻找桃花源的刘子骥笑呵呵的拿着寻找到的破麻布倒在了桃花林中……不久之后,武陵郡遭敌军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