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罢赵氏残部代国的灭亡,唏嘘感叹不已,赵人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只知燕赵风骨,却不知风骨到底是何。作为燕赵大地的儿女,回头看我燕赵古来风韵,感慨万千。
? ?燕有荆轲的慷慨悲壮之风。缜密、精于理政的荆轲,完全可以以名士身份扬名于庙堂,因对朋友的信任,对太子丹的一诺,却偏偏做了刺客,不知选择这条路时,他的内心经过几多挣扎?倘若荆轲选择到秦国施展才能,是否秦国又多一个治国能臣?然而荆轲为何会选择做了刺客,大概这便是燕赵之风骨吧!宁可舍弃自身发展也要替天下百姓除去暴秦,宁可舍掉性命也要实现一诺千金,这慷慨悲壮便是风骨,便是燕赵儿女的本色。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评价荆轲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弊笏嫉摹队骄i稹烦扑趟八湮拮呈拷?,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风萧萧的易水河畔,白衣送行的太子丹,这一场悲壮的送别后,壮士便义无反顾地走了,后人凝视其刚毅沉静的背影,壮若山峦,沉重的脚步曾带走了几多希望,几多感叹!
? ?荆轲行刺失败了,但是重伤倒下的荆轲却守住了尊严,就像代国军民守住了尊严一样的令人敬重。
? ?深深的一声叹息,不仅是为灭赵之战战场的惨烈,更是为明知必灭依然顽抗的沉勇赵人。大战前的赵王嘉年仅四十,却已是须发皆白的枯瘦老人,然站在军前依然顶天立地,君王没有战战兢兢,而是做前锋冲在最前,被包围的赵人便没有弃械投降,没有苦苦哀求,不分男女老幼,只有有奋勇向前。赳赳勇士浴血奋战,用献血写下了历史的悲壮,妇孺弱兵自杀殉国,追随了英雄的脚步。赵人的英勇无畏竟令秦人赞叹敬佩,更在天下传为佳话。悲壮哉,燕赵儿女!
? ?赵人选择了悲壮地死去,为燕赵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赵有名将,一如沉着稳健的廉颇,侠道相逢勇者胜的赵奢,机敏、善奔袭、不输白起的李牧,即便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设若多一些实战经验,也会成为赫赫名将,赵人之善战不输秦人之善战。然赵国的庙堂也因为这赵国的风骨而动乱频繁。赵人因勇而立又因勇而乱,动乱的庙堂,湮灭了明君,更成全不了名将,赵国名将空有风骨不得在战场施展,岂不痛哉!痛恨赵之庙堂,痛心赵之名将,与秦名将相比,赵将何其不幸也!
? ?后人刘绍棠笔下燕赵大地通州河畔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便浸染这历史留下的风骨。刘绍棠的笔锋幽默,其笔下的御敌之战便少了历史的沉重感。然而那些历史的痕迹依旧能在燕赵大地上寻到,也就成了燕赵儿女的一种情怀。
? ?如此喜欢历史故事,难不成我的身上亦有燕赵风骨?难道这便是不易消除的地域痕迹?为自己是燕赵儿女而骄傲。
? ? 回顾历史,没有潸然泪下,只有唏嘘感叹,历史成就了燕赵风骨,燕赵风骨成就了历史英雄。英雄已逝,燕赵已亡,然风骨犹存,燕赵之儿女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