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二三 ?写正史的工科生】
文:李彦
首发:冷热军事史
自1367年朱元璋北伐驱逐元廷起,退居塞外的蒙元在近三百年一直是明朝统治者的心头之患。明朝为防御蒙古而建的九边重镇更是耗费无数,有明一代蒙古给大明边防造成的压力从未减缓。
然而,从万历末期至崇祯年间,有着丰富控边经验的明廷与新生的后金在争取蒙古的过程中,竟然居于下风。短短二十余年大明在辽东陷入后金、蒙古的包围。
后金是如何征服左翼蒙古并完成形势逆转的呢?这一切还得从大明对蒙古的打击和分化说起。
一、左翼蒙古之来源
历经洪武、永乐两朝数次北伐强势打击,退居大漠的蒙元陷入空前的混乱,分裂成兀良哈三卫、瓦剌、鞑靼三方势力。
正德初年,达延汗一统各部蒙古,将漠南漠北划地分封为左右两翼共六万户,大汗所在的察哈尔部号称蒙古中央万户,统属左翼诸部。
嘉靖年间,察哈尔部为避右翼蒙古的锋芒,率部东迁至辽东一带(今大兴安岭东南)。左翼蒙古的东迁令蒙古再次陷入分裂,左右两翼的对抗不仅对蒙古影响甚远,更直接影响了明廷军事重心的部署,甚至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明朝灭亡。
退居塞外的蒙古部落彻底失去了农耕经济的支持,他们迫切需要的铁器、布帛、茶粮等物资来源几被断绝,明廷利用这种不平衡的供给需求与政治利益挂钩,以准许入贡和贸易的方式逼迫蒙古各部臣服。
草原气候失常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大增以及明廷经常禁止贸易等原因,明蒙之间并未有过真正的和平,蒙古的劫掠和明军的“烧荒”“捣巢”是双方关系的常态。
经过隆庆年间二十多年的冲突协商,双方达成“俺答封贡”,明廷与右翼蒙古确定了臣属通贡的关系,实现了西北部边境长达四十余年的和平安定。
但这种成功的和平共处模式,明廷却不愿施与蒙古名义汗王所在的左翼蒙古。早已迁入辽东的这部在万历年间时常扰边劫掠,成了总兵李成梁的磨刀石。
二、被后金笼络的科尔沁部
左翼蒙古主要分为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三部。
科尔沁部始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随大汗东迁至开原、铁岭处。聚居于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即所谓“白山黑水”的三部女真人与左翼蒙古科尔沁部相接最近,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集。
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起兵征服建州女真,历时五年终“环满洲而居者,皆为削平”。
不过,建州女真的迅速崛起垄断了明朝与海西女真的贸易通道,引起了海西女真各部族的不满和惊恐。万历二十一年爆发了海西四部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等九部联军的大规模进攻。这是在后金崛起之初,左翼蒙古第一次参与女真部族的内部争斗。
九部联军中科尔沁部出兵万余,战役的结果却是统帅明安贝勒“裸身而免”??贫卟克淙淮蟀?,但其部族势力仍然较强,努尔哈赤为了缓和两族间的矛盾,战后亲自从俘虏中挑选二十人礼送回科尔沁。
努尔哈赤认识到联合蒙古部族对于统一女真、乃至对抗大明的重要性??贫卟康牡卦滴恢谩⒀翟ㄔ匆约熬率盗?,让努尔哈赤将深化同科尔沁部的关系作为笼络并主导蒙古的第一步行动。
万历四十年四月,努尔哈赤主动向蒙古科尔沁部聘女为妃,“明安贝勒遂绝先许之婿,送其女来”,自此开启满蒙两族百年联姻之路。此后努尔哈赤再娶一女,同时其八子皇太极、十二子阿济格均与科尔沁结成姻亲,而嫁给皇太极的侧福晋也即后世著名的孝庄太后。
万历四十五年二月,努尔哈赤为拉拢此前敌对的喀尔喀部,特赐婚喀尔喀部贵族恩格德尔,恩格德尔成为后金第一位蒙古额驸,两族凭此举结束了敌对状态。
“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政治联姻始终是后金联合外族的重要手段,并作为后世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努尔哈赤通过此举既巩固了统治地位,又分裂了左翼蒙古,为其后来面对蒙古大汗林丹汗与大明的联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大明与林丹汗的联合
察哈尔部林丹汗心有壮志,极其渴望再度统一全蒙古,因此主政初期实施对内平削、对外征伐的策略,但又不能运用合理的措施平衡各方势力,引起喀尔喀部和科尔沁部的强烈不满:“视己为天子,视我等如牛马”。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击溃明朝四路大军。后金乘胜追击连下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诸城,大明丧师失地,不足两年辽东局势便彻底逆转。
面对辽东日益不利的形势,明朝统治阶级迅速采取举措试图稳定局面,一面命已被勒令“回籍听勘”的熊廷弼奔赴辽西重组防线,另一面也积极寻求外部援助来遏制后金的强势崛起。
明廷认为争取左翼蒙古的支持是抵御后金的必行之举,自万历四十七年起,明朝改变此前经济封锁的策略,转而重点拉拢被蒙古内部孤立的林丹汗,累计给予箭赏、进马赏银近五万两,并应允每年赠送白银千两。
辽东恶化的战局下,明廷放下对左翼蒙古汗的偏见,一方面是因为明廷知晓林丹汗只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对其他部落并无实质性的控制,因此不必担心将察哈尔部养成大患。
另一方面以草原民族最渴望的开市赐赏为名,笼络察哈尔部可以迅速得到积极回应,同时也能对其他蒙古部落起到号召吸引的作用,喀尔喀部对后金的首鼠两端也证实了明廷的判断。
林丹汗果然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明廷的支持。后金赢得萨尔浒之战后,林丹汗以国书的形式警告努尔哈赤不许侵犯辽西咽喉广宁。
万历四十八年,后金横扫辽阳、沈阳,兵峰直逼山海关,明廷一时毫无抵抗之力,赖于林丹汗率大军救援才迫使后金退兵。
四、后金的恩威并施
天启五年,早已按捺不住的林丹汗东征科尔沁部,主动挑起左翼蒙古内战,但效果不佳,不仅未达到作战目的,反促使较为忠心的喀尔喀部发生分裂,科尔沁部为求自保全面倒向后金。
面对日益窘迫的局势和双方的压力,林丹汗无奈之下进行战略转移,率部西迁右翼蒙古,多番征伐之下勉强控制右翼蒙古。
后金在解决后方最大的威胁后,便迅速举兵向山海关进发,不料于天启六年和七年接连惨败于宁锦城下,期间努尔哈赤抱憾离世。
宁锦惨败后,后金明白短期内突破山海关已不现实,只能将战略目光转向他处。走海路从山东进击并非后金长处,因而从蓟州北面蒙古势力范围南下便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便要与察哈尔部爆发正面冲突。
后金也考虑过拉拢林丹汗,但因后金、科尔沁部和明朝、察哈尔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难以实施。
既然和平手段不管用,日益强大的后金便依惯例武力强势讨平。
皇太极于崇祯元年二月和九月、五年三月、八年二月等四次进入漠南征讨察哈尔部,蒙古大军连战连败,最终征服了察哈尔部。这样,漠南蒙古全部归顺于后金,志大才疏的林丹汗病死于青海大草滩。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林丹汗窘迫至极时明军为何不协助?因为明廷与察哈尔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联盟,双方虽然有共同的敌人,但在边境线上围绕“封贡市赏”来往冲突不断。
彼时,林丹汗无奈西迁、在右翼蒙古立足之后再度向明廷请求封赏。此时雄心勃勃的崇祯继位,且天启末年宁锦方向两次大胜后金,朝堂之上对时局形势出现误判。
同时崇祯初年陕西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当局者继续朝着误判的路线发展,明廷即无力也不愿再动辄以巨资赐予林丹汗。
进入漠南的察哈尔部因而生活更加拮据,多次举兵从宣府、大同方向侵扰明朝边境,明蒙两方在大同张家口一带又爆发多次冲突,时任陕西三边总督的洪承畴也曾率兵抵抗过前来抢粮的蒙古军。这一松散而又矛盾重重的明蒙同盟给了后金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
当皇太极彻底征服了漠南蒙古之后,为了确保对蒙古高原的控制,按照女真八旗的形式在蒙古实行了划分牧地、编旗设佐、更定爵秩等有效措施,后来的清朝也长期坚定地执行和完善这一系列政策,一举解决了困扰明朝两百多年的政治难题。
反观明末朝局,每当外部形势恶化,尚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而一旦边疆暂时稳定,又陷入连绵不绝的内部斗争,亡国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