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物种都以生存和繁衍为核心述求,并为之进化出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其中人类是唯一一个会在生存繁衍之外还想要“意义”的生物体,所以会有以“暴力(生存权)、共识(意义)、利益”三位一体的组织方式,并以组织协作登顶生物链顶峰。
那么作为每一个个体,都会本能的渴望一切和“暴力、共识、利益”相关的东西,姑且概括为“力量(Power)”,如果暴力是力量的象征,人就会渴望军队武力,比如教员在惨痛教训后总结“枪杆子”;如果认知是力量的代表,人就渴望知识、智慧或者名望,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以及任何成规模的起义、或者任何层面的创新都需要一个“名”,需要一个“主义”;如果资本是力量的象征,人就会渴望金钱或财富,中华民族只有过去二十年赋予了“金钱”可以光宗耀祖的机会。
人渴望力量是刻进基因的。
人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君父、天父、师父)代表着力量,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以“父”为核心的社会秩序,那么一个男人在家庭这个最小单位里天然就代表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的一生,至于是好榜样还是坏榜样那就依赖于“父”这个角色的认知和行为了。
每一个个体内心都会特别渴望两样东西:力量引领、和情感抚慰。
身为一个父亲,自己的思维决策、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下意识的模仿,孩子在构建精神世界的时候,需要父亲这个“力量”的代表作为仿效对象,如果一个父亲在孩子构建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中缺位,孩子没有可仿效的力量偶像,可能是因为离婚、丧父、或者太忙绿总也见不到,“父亲”角色物理意义上的缺失,也可能“父亲”做事虎头蛇尾、随波逐流、混吃等死,喝酒胡混打麻将,那么,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事实上都会非常痛恨“父亲”,痛恨“父亲”角色的缺失,痛恨“父亲”1所作所为,痛恨“父亲”缺乏力量,因为,孩子内心对力量引导和情感抚慰的核心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且一直缺失,这种缺失感会成年累月的形成一种扭曲,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情绪不稳、神经质、依赖性人格等等,根源都是“父亲”角色的缺失,他们很多不可理喻的行为都只不过是试图弥补内心的这种缺失。
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任何的缺失都需要生命能量来填补、来还债,可想而知会耗散掉多少本可以让生命绽放的能量和才智,更要命的是,会影响自己与外部的社会关系,错失各种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着的最大的生命债务之一(母亲角色缺失是另一种),在别人热烈奔跑追寻生命真谛的时候,这些可怜人却在还债。
债不还清无法开始全新的生命,但如果有人充当了“父亲”的角色,可能是师父,也可能是伟大人物作为偶像,原生家庭的债务会反向淬炼出应对压力、坚韧不屈的精神,类似于“递弱代偿”效应,缺失的如果打不到,反而会变得更强。
人啊,正视自己的命运并坦然接受,总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