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得王阳明《心学》的读书感悟,在简书和今日头条上面,颇受好评。于是乎内心产生了想要续写一篇的冲动。当然,本来自己就有些意犹未尽哈!
上一篇文章是总体的介绍了心学的概括,从心即理心无外物到知行合一,心上学与事上练,达到致良知,再到天泉论道之四句教,最后此心光明。
那么,在学习和实践《心学》中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呢?
其实当时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弄清楚,所以就重读了郦波教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这本书。有了新的感悟,所以开始动笔,写下这篇续篇?;队魑淮笊窭吹闫烙氪徒坦?!
首先,为什么当下的我们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因为我们破不了自己心中的那个“贼”。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不逃避不畏惧,去面对问题,解决麻烦。这并不是真正的成熟或是成功。
而战胜自己,面对与接纳自己内心的习性与情绪,并且能够用良知去自律,不被习性与情绪所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心学》教会我们现代人最大的意义。
破山中贼易。
正德十一年九月,朝廷任命王阳明出任都察院左佥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这个职位相对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巡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个地方。(稍微说明一下,大致是这四个地区,因为明朝的行政区域和现在的行政划分是不一样的)。
在当时,这四个地方的匪患非常的严重。主要有四股大的土匪盘踞。
在上杭附近的土匪头子叫谢志珊,在福建西南部的汀江流域。也是离王阳明最近的一股土匪。
最远的是闵粤交界的地方,那里的土匪头子叫詹师富。
在广东龙门的卢珂,也是最弱的一股土匪。
最强的一股土匪叫池仲容,盘踞在广东浰头一带。
那么,王阳明对付这四大土匪的作战方案,却是相当的出人意料。他指挥麾下的军队,首先攻打的是离自己最远的詹师富一伙。
当时詹师富本人盘踞在福建与广东交界的地方,住在土楼的村寨里。去过福建的朋友都知道,福建的土楼是非常的坚固的,像一座堡垒一样的。
而王阳明就用火攻,并且堵住土匪的退路,一举将这股匪患歼灭。
这仗胜利之后,王阳明成功的震慑住了另外三股土匪。与此同时,王阳明还写了一封告各地土匪的公告。
大意是说,你们走上土匪这条违法的道路,也是迫于无奈,一时错起念头,误入歧途。(先给对方一个台阶,表达自己的同情心,还有理解对方的难处,取得信任)。
所以我作为南赣巡抚夜不能寐,要给你们一个回归正途的办法和出路。(开出谈判的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旦你们回归正常的生活,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耕农、商贾,去发家致富。这样的生活多好??!不用像现在一样,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展望未来,前景诱之)。
最后,你们如果一味的负隅顽抗,肯定是不会有好的结果。你们打不过我的,如果最后兵戎相见,作为同胞手足,我会很痛心难受的。(威逼利诱,压力与柔情双管齐下)。
这里可以看出王阳明的谈判水平之高,真的是高啊!有理、有据、有节,还有情、有义。简直是现代谈判艺术的模板哈!
先给对方一个台阶,取得双方对话的基?。辉俑鼋饩龇桨?,并且描述前景,让对方产生认同;最后用损失厌恶来促使对方做出决定。
那么这封堪比情书的招降书,效果如何呢?
史书记载,达到招卢、乱谢、疑池的神奇效果。
招卢。
在广东龙川的卢珂看到这封信之后,立刻率部投降王阳明,彻底招安。因为卢珂本人出身乡绅,是被人逼上梁山的,是迫不得已成了土匪头子。
所以,王阳明的《告谕巢贼书》一出,他就马上前来投诚。
乱谢。
当詹师富被灭,卢珂招安之后,在上杭的谢志珊有些坐不住了,心乱如麻。因为谢志珊的实力在当时还是很强大了,仅次于池仲容。
对于谢志珊的首鼠两端犹豫不决,王阳明二话不说,直接派兵攻打。
当然,作为心学大师的王阳明肯定不是意气用事,逞匹夫之勇。而是王阳明已经胸有成竹,有了制胜的策略。
为什么谢志珊这伙土匪难以被剿灭呢?而且之前官兵与之交手,也是胜少败多。就是因为谢志珊仗着自己地形险峻,布防巧妙,让官兵吃了大亏,不敢轻易惹他。
所以谢志珊团伙就越来越大,周围的匪人、亡命之徒都来投靠他,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而王巡抚的制胜之道,就是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谢志珊的一举一动。谢在府衙内的间谍,还有为谢志珊设计老巢布局的一个叫张保的能工巧匠,都被王阳明一举抓获。
并且在王巡抚强大的心理攻势下,彻底的反水。把谢志珊的老巢里,捷径、近道、暗道都给交代出来了。
所以,王阳明一战决胜,大破敌阵,生擒谢志珊。
后来,王阳明审谢志珊的时候,也是很有意思的。
王大人问谢:你是怎样让这么多人听从你的号令???
谢志珊不愧为匪首,哪怕被抓,被五花大绑着,还是豪气冲天,对着王阳明说:
自己遇到英雄好汉,决不会轻易放过,一定要多方结交,一起吃肉喝酒,联络感情,真诚的对待他们,并且用事业成就去感动他们,最终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王阳明听后,就对自己的学生说:你看我们儒家中人,追求的志同道合、追求人生理想的目标,这个土匪居然就做到了。
你猜,王阳明如此看重的,有着儒家精神的谢志珊,王巡抚会不会有英雄相惜,就宽恕他了呢?
哈哈,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王阳明一夸完谢志珊,就请出王旗令牌尚方宝剑,命人把谢志珊推出去给斩了。
疑池。
在广东浰头的池仲容,当年是被朝廷压迫,官逼民反,带着自己的兄弟、村民一起造反。而且他的据点就在四省交界的地带,所以人数越聚越多。凭着人多势众,成为四大匪祸的龙头老大。
池老大在看完王阳明的信之后,是很犹豫的态度。尤其是在其他同伙土匪被王阳明秋风扫落叶似的灭掉之后。池仲容派自己的弟弟池仲安前来,与王阳明谈判。
期间,王阳明还使了一招“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
因为卢珂与池仲容结怨颇深,所以在池仲安面前,王阳明不但打了卢珂三十军棍,还把他投入大牢。
让池仲安确信,王大人是偏向于我们池家的。
据说,当天晚上,王阳明就到大牢里去看望卢珂。俩人相见,虽无言相对,但相视一笑。在这一声笑中,俩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哈!
话说池仲容在得知了王阳明的这些动态之后,也回信表示要投降,但需要时间。
这一看就是在拖延。所以王阳明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你池仲容多少要表示自己的诚意,亲自来一趟赣州,我们俩当面谈谈呗!
池仲容不愧为四大匪首中的老大啊,一身是胆,带着九十三个兄弟,也是自己功夫最好的手下,前来赣州会见王阳明。
此刻的王阳明也是好生招待池仲容,好吃好喝好住的,还陪着池仲容逛灯会。
不过作为心学大师的王阳明,在与池仲容相处的日子里,发现这个土匪目光狡诈,心思反复,游离不定,就决定要消灭他。
于是,在除夕夜那天,王阳明派人跟池仲容说,待会儿守岁之后,王大人要给赏钱,阖府上下人人有份。你和你的兄弟也同样都有的,你们就陆陆续续的去领吧!
结果这九十三人有去无回,只剩下池仲容一人。
突然间,王阳明带着官兵冲进屋里,把池仲容绳捆索绑,历数他在当地所做的各种坏事。
为了这四省交界的百姓,最后杀掉池仲容。同时让官军昼伏夜出的潜入池仲容的老巢,总攻浰头寨。
由于池老大已经伏法了,剩下的土匪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一击而溃。
自此,王阳明一举歼灭这股势力最大、盘踞最久、危害最甚的土匪。
这里特别说一下哈,这四股土匪盘踞了数十年。王阳明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把这里的匪患荡平。
这是兵法了得,未必啦!而是王阳明对于人性洞见之深,把人的欲望、情绪、习性,把握的非常透彻。
所以说,当你把人给把控住了,就是把事情给把控住了,也把整个局面给把控住了。
这才是《心学》真正的实用意义。
破心中贼难。
把控别人,先要把控自己。
在打赢了这场剿匪战争之后,王阳明说出非常重要的警言名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心学》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而我们绝大部分人很难达到良知的境界,就是因为内心深处,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和私念,蒙蔽了自己的良知。
又或者说,“仁、义、礼、智、信”这些道理我们都懂,都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心即理,心外无物)。但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就是心中的这个“贼”,阻挡、阻碍了你探寻和到达良知的大道正道。
所以说,阳明心学不只是儒学的经典文章,更多的是实学精神,是解决问题的文化指引。
因为当你真正的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就是要去面对自己的内心,破除私心杂念的干扰,不被外界的因素给影响到了,做到自己与整个世界和谐,让自己心安理得问心无愧,这才是破了心中贼。
心安即是良知,并非是你自己开心就好。而是你能够与他人、与外界、与整个宇宙自然和谐的相处。
哪怕你一时侥幸获得成功,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没有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这都是心贼不破。
唯有发自内心的想做,用心去做,行动才会有无穷尽的力量,才会有那股义无反顾的热情。
那么,王阳明认为的“心之贼”又是什么呢?
有三大类:第一是欲望;第二是情绪;第三是习性。
第一类,欲望。其又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各种贪婪、私心杂念。比如嫉妒、贪心、损人利己,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负面的欲望,会让自己的人设瞬间崩溃,但是在实际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人还是会铤而走险,堕落到欲望的黑洞中去。
正应了那句话:不临钱财,全是廉士;不遇美色,全是正人;不见危难,全是英雄;不见骨头,全是好狗。
当一个人被贪念所控制时,他的眼里只有诱惑,只专注于如何获取自己的既得利益,往往会忽视身边的危险。
其实不只是在贪婪和诱惑的状态下,就是我们普通人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过度的专注和认真的时候,也会忽视其他方面得失的影响,就包括安全性的考量。
比如,你过度沉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之中,就会忽视对家人的关注和陪伴,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熬夜有害健康,有没有通宵玩过游戏的哈?。?/p>
这种现象叫作“心理盲点”。
这里再多说一些哈。王阳明本人曾经提出过一个“默之贼”的概念。即沉默中的贼。
王阳明的好朋友,也是心学的拥护者,湛若水。曾经批评过王阳明,说他“喜多言”,就是说王阳明话特别多。属于典型的话痨。
因为儒家文化中有“戒多言”的戒律,也就是所谓的言多必失。用现代的流行语叫作,沉默是金。
但是王阳明认为沉默也是心之贼之一。明明自己不懂、不懂装懂,却故作高深,用不说话、沉默的外在表现方式,去迷惑和欺骗对方,来获取利益。
还有一种情况,更加的可恶,那就是明明深知内情,知道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但是却装糊涂,装作什么都不懂,甚至利用默不作声来大肆敛财。让整个组织遭受到灭顶之灾。
就如同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国库枯竭,但是官员们贪墨成风。谁都知道朝廷已经走到覆灭的边缘,但却没人出来改革。大家都在沉默中,继续为自己敛财,诓骗崇祯帝,鱼肉百姓。直至李自成进京,崇祯帝上吊于景山的那棵歪脖的老槐树上。
所以当湛若水批评王阳明喜多言时,王自己分析沉默的危险,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该说的一定要说,该做的一定要做。因为“心即理,心外无物”。
这其实也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做一个诤友。在看到朋友有不良习惯,或者行为不端时,不要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随他率性而为,而不去规劝和阻止,就是默之贼。
如果你说了对方不听,那是对方咎由自?。欢绻悴凰?,任由其堕落。这就是心之贼,是你的“良知”被蒙蔽了??赡苁浅鲇谂侣榉?,怕和对方发生矛盾;亦可能是出于就想着看对方的笑话,看着他出丑。
第二种形态,就是不甘心。
不甘心虽然不是损害他人,也不违背法律与道德,只是自己内心的不情不愿,不甘于现状,不情愿面对当下的结果。其中又以攀比心,最为害人。
就是这股偏执的精神力量,可能会让你陷入到西西弗斯困境中去。不停的推滚石上山,滚石又不断地掉下山去,周而复始。
当你执着于自己当下的内心不甘,一定要得到自己心里想要的结果,从而迷失了自己人生的大方向和终极目标,忘记了自己的那颗初心。就是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己见,最终在无穷无尽的怨恨与悲愤中,郁郁不得志。
最常见的就是,恋人之间分手之后,被分手的一方常?;岵幌灼约旱淖鹧?,卑微到尘埃的去挽回,死缠烂打的纠缠对方。
更有甚者产生得不到就毁掉你的极端思想,最终害人害己,走到万劫不复的地方。
第三种形态,叫作“好心办坏事”。这也是心之贼。但其隐藏的最深,也不易被人所觉察到。
因为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觉得自己完全是处于好心,是出于善意,都是为对方好。结果却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导致彼此都不满意,双方不欢而散。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这种所谓的“我都是为你好”的行为,其实是我们想要满足自己的内心价值和成就感。如果过度的任其发展,就会变成令人胆寒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最常见的出现地方,就是亲子关系。小到冬天妈妈叫你穿秋裤,担心你着凉生??;中间状态是父母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逼着孩子学习各类知识,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大到各种催婚,干涉孩子的婚恋自由,影响孩子一辈子的情感幸福。
必须承认,父母内心都认为自己就是为了孩子好,不希望他遭受疾病的困扰;不希望他输在起跑线上,将来成为栋梁之材;不希望他孤独终生,可以有人照顾好他。
但是孩子的内心真的感到快乐与自由吗?他们真的会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去努力学习吗?他们的婚姻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很幸福吗?
当我们面对欲望的第一种形态贪婪时,需要用自身的自律去遵守道德与法律,不让自己在欲望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面对第二种形态不甘心和第三种形态好心办坏事的心之贼时,就需要用儒家的经典思想,“过犹不及”来平衡自己的行为。这其实也是心学中“致良知”的精髓,用自身的良知来指引自己的行为。(知行合一)
第二类,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经典情绪ABC理论。他认为,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使得我们产生各种情绪困扰。如果身体长久的存在这些困扰,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所谓的情绪ABC。A代表的是activatingevent(应激事件);B代表的是belief(认知);C代表的是consequence(行为结果)。我们可通过调整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改善和管理我们的情绪。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
在星期五下午的一列火车上,乘客们都满怀欣喜的憧憬着周末带给自己的喜悦。
突然间,一声孩子的哭声在车厢里响起,并且声音越来越响,持续不断。吵得所有的乘客心烦意燥,破坏了大家原本愉悦的心情。
而且孩子的父亲似乎也不想去制止孩子,任由小朋友大声的哭泣。
此时,所有的乘客都火冒三丈,怒火冲天。有人找来了列车员,有人直接上前理论。
只见这位看似不负责任的父亲,一脸悲伤的说道:
“对不起,打扰大家了。孩子的哭泣是因为今天早晨,我的妻子,也是孩子的妈妈出了车祸,当场死亡。孩子现在非常的悲伤,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他?!?/p>
听闻此言,之前大为光火的乘客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都怀着悲悯同情的心情看着这对可怜的父子。
再也没有人去指责他们俩了。
所以说,这个情绪ABC理论中,最关键的就是B。也就是当所有乘客得知这对父子悲惨的经历之后B(认知),做出了C(行为结果)的转变,由恼火转变为同情。
而A(应激事件)却从未改变,那就是孩子的哭声。
那么,由于自身的不合理认知造成的情绪困扰,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心之贼”,它阻碍了你的心智成熟,蒙蔽了你的“良知”。
还记得王阳明买地建书院的经历吗?当王阳明得知自己借钱给的那位老人,而他想把自己的地卖给王阳明,但是王大人不想趁人之危。结果当老人把地卖给了别人之后,王阳明看到了老人的那块地后,懊恼不已。因为这块地的风水实在是太好了,非常适合建一个书院。
后来,王阳明马上静坐、格物,把这股悔恨的负面情绪给消除了,用良知来让自己回归理性的状态!
你看,连王阳明这样的心学大师,都会有不合理的情绪反应,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
尤其是当下的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拉近,飞机、火车可以把人朝发夕至的送到千里之外。
同时,各类资讯与信息快速地传递传播,各种突发事件错综复杂。导致你时刻面临着生活的困境、挫折、冲突、矛盾、纠纷。
你的情绪、思想、情怀,也无时无刻的不被影响着,被外在的东西左右了你的内心。
大家都听过这个寓言,父子俩赶着毛驴去集市。在路上,有人嘲笑他们说,有驴不骑,真傻。
父子俩一听,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就俩人一起骑驴赶路。刚走几步,又有人说,你们俩这么重,驴会累死的。
老爸一听,就对儿子说,你上驴,我走路。结果又有路人嘀咕,儿子骑驴,老子走路,不孝??!儿子听到后,立刻下驴,让老爸骑驴,自己走路。
还没走几步路,听到旁人又说,这当爹的心狠啊,自己悠然骑驴,让这么小的儿子走路!
最后,父子俩横竖都不是,只得俩人扛着驴走,变成了驴骑人,不是人骑驴。
所以说,听任自己的情绪去做事,内心被外界的信息给掌控,这也是心之贼。因为你迷失了自己的内心,蒙蔽了自己的良知。
第三类,习性。
习性不只是习惯,还包括你的性格和人生目标。
之前说过,王阳明在剿灭四大土匪的时候,对待四个匪首是有区别的。
对于卢珂一投降就重用,因为他的内心是非常质朴的人,他只是想要一份安定平静的生活。
而谢志珊在被抓之后。王阳明虽然很钦佩谢志珊的智慧和志向,谢的性格豪迈,与人交往忠义守信,认为他做到了儒家的核心精神。但是二话不说立马杀掉。
因为谢志珊的志向是称霸一方,鱼肉乡里,所以他的人生目标是错误的。当目标是错误的,过程做得再漂亮,其的危害性也就更大。
至于池仲容更是祸乱的根源。此人的性格凶残狡诈。之前朝廷也曾招降过,但他出尔反尔,屡次反叛。因此一定要消灭干净,连根拔除。
这就是王阳明的本事,知人善用。对于不同的对象,充分了解,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样人,性格又是如何,人生志向是怎么样的。然后做出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决策,收获恰当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中的行为学,有一个观点:你现在的一切,都是由你的习惯和性格造就的。成功是由好的习惯造就的,失败是由坏的习性造就的。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行为。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败人二字,非傲即惰。也就是傲慢和懒惰。
傲慢者,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懒惰者,不实躬行,想做的事情懒的去做,该做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着去做。
这样的人生怎么可能会收获成功与幸福呢?唯有失败、愤恨、自我堕落,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窘迫、困顿的境地。
在欧洲有这么一个传说,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有一个富家子弟得到一张藏宝图。在某个海边的悬崖上,有一块点石成金的石头,而且这块石头摸上去是发烫的。
这个富家子弟在得到这个秘密之后,独自上路,找到了这个悬崖。但是在这里遍地都是小石块。
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捡起一块石头,不发烫、不是热的,就扔到大海里。
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整整十年,终于被这个富家子弟捡到了那块滚烫滚烫的石头。
只见他心里狂喜,然后鬼使神差一般,他顺手就把这块金贵的点石成金的宝贝,扔到海里去了。
这就是惯性,习惯的力量。因为他之前已经扔了十年,明明知道不行,不能做,但行为上还是会按照习惯,条件反射的照着旧有的模式,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
当然,这只是一个寓言哈!世界没有点石成金的事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这样的状态。
试想,你有没有已经刷了一天的短视频,内心也极度厌恶自己现在的这个样子,想要改变,去做一些积极正向的事情。比如,看一会儿书,或者做些家务。
可是身体却不听使唤,手指还在不断的往上划,去点击新的视频,久久不愿意离开。哪怕手机没电了,接上一个充电宝,继续看着无聊的视频内容。
所以,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处在自己的习性之中,很难很难做出改变,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而且可悲的是,好的习性建立起来很困难,但堕落的却很快;坏的习性一下子就养成了,想要改正却很慢很难。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自律的决心。
那么,心学对于破除心之贼,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有,因为心学也是满满的正能量,是满满的价值担当。
心学帮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然后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并且充满着智慧。用知行合一去改变习性,破除心之贼的人生正法。
“致良知”就能帮你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当你在致良知的过程里,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目标,沉浸于整个过程中,你的身体就会发出巨大的正能量。
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心流”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
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同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
就像王阳明的学生周滢,为了真正弄明白知行合一的最终奥义,不远万里,排除千辛万苦,去滁州亲自向王阳明求教。
也就是在这个求学的过程中,无论周滢的性格如何,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儒雅,还是暴躁;不管周滢有什么好的或坏的习惯,都无法影响他追求知行合一的决心。
当身体在“致良知”的指引下,唯有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别无他求。
所以,王阳明的这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就是,山中贼其实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无论是工作、婚姻、亲子、家庭,意外无处不在,问题时刻会出现。
我们只有去面对它,勇敢的去解决它,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遭遇问题和挫折的过程。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就是去一个个的解决这些问题。
而心中贼才是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山中贼)的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最大障碍。
我们经?;崴狄恍┘μ阑?。比如,人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是胜利的第一条件。其实这都是破心中贼的延续,或者说是翻版。
当你被自己的心中贼给打败了,被自己的欲望、情绪、习性所控制住,就会出现畏难情绪,开始患得患失。
最常见的外在表现就是,拖延。不愿意去面对困难,逃避问题。
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伸进沙子里。以为问题就会自动消失,最终导致事情不断恶化,陷入到无法控制的局面,让生活一地鸡毛,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loser。
王阳明用他毕生的精力与智慧,潜心悟道。
用心学的知行合一的理论,帮助我们破除心中贼,指引我们获得光明、正能量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坎坷。建立起自己成熟的人格和思维模式,构建人生的大目标,达到此心光明的大境界。
战胜自己,成就自己
吐槽:写了很久,不断的修改和改进。但是总觉得对于“心之贼”的理解不够深刻,生活中我们一直被自己的心性所掌控,比如一味地向外探寻证明自己的价值,很少向内追求对自我的认同。
所以,阳明心学的意义远比我所写的要深奥和高深。这篇续篇和之前的那篇文章,都是我的个人感悟,也是很浅薄的。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一起探讨,这样我们才能进步的更快,更加深刻的去理解王阳明的心学,同时在实践中知行合一,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