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无限拓展,那么将要面对的则是无限的萎缩;如果在精神世界中学习实现无限聚焦,那么你将得到无限的拓展。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世界看生命本无意义,从每个人看生命便有了意义;目标多并非意义,自由选择后的真实目标才是意义。所以,今天的启发点是“目标”。
一、寻找目标就是寻找意义。
人,在有目标、有活动、有统一的心流体验时,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当方向、决心、和谐都存在于身心之中时,它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也能赋予人生意义。
中年大约是人一生中的最后一次精神转变的机会,之后要么寻找到了自己的意义,要么就成为了时代的奴隶。成则把行动整合成了一个心流体验,建立心灵的秩序;不成则被“社会赏?!彼?,失去自己的方向。当你不断追寻每一个短暂的目标时,当你的行为与内心目标相反时,当你因为建立了不相干之间错误联系时,寻找意义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最终而有关联的目标才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因为表里如一、有秩序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目标,因为正确界定矛盾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才是有秩序的目标,而寻找目标正是寻找意义的途径。
建立一个注意力行动。要想通过寻找目标来寻找人生的意义,宗教、信仰等等是最实际的做法,因为注意力就产生在这些“事情”上。
二、寻找目标就是寻找方向感。
为每天所做的事情找到统一的方向,用方向来吸引精神能量,并整合次要目标,让自己明白“选择面对哪些挑战才能变成心流”。
从哪里寻找方向感呢?每天接触的主流媒体已经给出答案。一是追随榜样的力量,或是民族英雄,或是商业大佬、或是高官厚禄,或是精神领袖,或是儒释道高人,毕竟参照他们的衣食住行可比平凡的我们自己去寻找简单多了!最差也还可以得到一个中规中矩的意义么!二是跟随文化的力量,或是把传统文化中的吃喝拉撒、婚丧嫁娶的诸般套路都一一搬过来,或是把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尊天理去人欲的精神追求一股脑全接受,至少也可以让自己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吧!三是建立自我的独特化与复杂性,虽然这个最难,但它可以让人在具体的感官体验和精神目标的尊重两方面取得平衡,在寻找长期目标和建立复杂意义的整合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生的方向感。
建立一个整合行动。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庸,而中庸的其中一个含义可以理解为整合。面对什么榜样、什么传统,这些都是各有利弊的选择,只有在整合中寻找复杂性,才能将个人独特性与世界整合起来,从目标中寻找方向感。
三、寻找目标就是寻找决心。
目标带来各种的问题,放弃可以暂时放轻松和愉悦,但是人生最后将是空洞而没有意义的。寻找目标的过程到了最后,也许人们就会发现那不过是自己当初的一点努力、一点决心而已。
目标与努力似乎是对应关系的,心里有个目标、身体有些行动,最终努力本身就成了决心;自由与极简似乎是个臆想,自由是个伪命题,极简是个伪方法,最终认知自我就成了决心;行动与反省似乎都是生活方式,行动式生活图个享乐,反省式生活图个乐趣,最终选择还是要自己下决心。
建立一个自知行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目标太多则不知哪个是自己想要的,这时看哪个你努力了哪个就是选择;自由无助于创造生命意义,这时才发现人要想“真正自由”就需要“自我禁锢”;借着具体挑战或短期目标达到心流状态,最终发现每次快乐都是一次短暂的旅途,这时才发现对经验的不断反省与再选择才是追求美好人生的最佳途径。
四、寻找目标就是寻找选择。
一旦选择,人心即定。在心流的诸多事例中,有很多关于“落后”生活方式的山村、小镇,似乎那些人都成了“快乐的野蛮人”!只是大家只看到了他们角色少、复杂度低、方向固定带来的“容易选择”的状态。
相对于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状态,正常人面对的都是各种外来的冲突,结果就是意识的黑暗面。当然,还会有人跳出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你看富人也很痛苦的!”,只是他们不知道饥饿、生存之类的烦恼虽然每个阶层都有,但是对于基层的百姓来说,不是程度的问题,而是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再者,能否自由选择的权力,能否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的权力,比起选择什么,反而能不能选择才更重要。
建立一个选择行动。人生计划,应该是在自由选择之后,根据经验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所选择的主题,只要选择代表本心,最后选择什么并不重要。人生主题,是一种由自己制定的选择规则,只要按它执行就能找到自己的心流。